无欲则刚:《道德经》智慧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体现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红口碑与票房,打破了翻拍影片常有的魔咒。它不仅继承了原著的故事魅力,还对其进行了大胆改编,呈现出一幅别样的画面。观众们为其丰富想象、精彩特效、高频笑点而赞赏,同时也会深思这部作品触动人心的所在。
作为一部融入“道”文化韵味浓厚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从施天劫到吃酒贪杯,从丹书黄纸写就的符咒到解锁乾坤圈的咒语,以及那句响亮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都蕴含着浓厚的道教文化。
熟悉道教文化的人知道,“我命由我不由天”是抗争命运的一句话。这句话在道教经典中至少出现四次,如《老子西升经》、《抱朴子·内篇》、《悟真篇》和《真气还元铭》,分别表达了自主命运,不依赖于天定的理念。
电影中的小哪吒说:“去你鸟命,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没有什么是宿命注定的,自己的命自己说了算——这是“魔丸”转生的哪吒给“灵珠”敖丙传授的哲学。“灵珠”和“魔丸”的共同源头,是混元珠,这种相生相克又同生互补的情形,让人联想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老子认为标榜公认的大善大美或许并非好事,而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在我们的心中那些固执的是非善恶绝对判定,我们又能保证不是我们的成心偏见?
影片中,“灵珠”代表着美好正义,是“仙”,而“魔丸”则是丑陋化身,是“魔”。故事开头,在申公豹苦心经营下,“灵珠”成功注入龙蛋,而小哪吒却倒霉地成了本尊。
尽管小哪吒脖子上挂着乾坤圈,但他仍然是个黑眼圈、塌鼻梁、行侠仗义的小孩。在苦心准备山河社稷图时,小哪吒不仅捉弄师父太乙真人的关怀,还烧得满地打滚。而在救人过程中,他甚至把被救女孩扔回给妖怪海夜叉,这些行为让人联想到老子的思想:有无既不是绝对,也离不开彼此。”
然而正如《道德经》的启示,一切都是平衡互相关联,没有绝对邪恶或绝对神圣,只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中寻找平衡点。这样的哲学体现在敖丙身上,他温文尔雅谦逊,有礼貌懂事,对待师长和父亲都很尊敬,对待困境的人也总是乐于助人。而这种品质即使处于最艰难的情况下,也从未改变过,这也是人们所称赞的地方。
最终,当知情母亲戳破窗户纸后,小哪吔发泄出内心委屈,并忘记过去,被父亲李靖转世后的希望所吸引。他明白到了真正觉醒并勇敢抗争的是父亲深挚真实爱,而不是父丽谎言。当飞猪风火轮起作用回放李靖偷换儿子的动作,小哪意明了解父亲爱后,也接受了父亲教导,最终决定自己身份何为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