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道家代表人物中有哪位与宗玄先生吴筠齐名

在唐代,随着外丹学说的盛行,社会上文人纷纷写诗颂扬外丹,但外丹的潜在危害已逐渐显露。司马承祯、吴筠等人面对这种情况,大力提倡内丹修炼,批判了外丹的弊端,从而开启了道教内丹派的发展道路。

吴筠,以字贞节,是华州华阴(今陕西)人。他自幼通经史尤其擅长文辞,未能及进士出身。但他性格高洁,不随波逐流。年轻时便有志于道教,与同道之士隐居南阳倚帝山,并从体玄先生潘师正学习上清经法,最终掌握奥义和法术。

唐玄宗开元年间,吴筠离开嵩山游历金陵访道后隐居茅山,再次东游天台山。在剡地与越中名士交往,他所著诗歌名为“躁东南”,并传至京师。玄宗闻其大名,即遣使征召,他到达长安后,在大同殿拜见玄宗两人论道说法甚合。

玄宗询问神仙之事,吴筠回以:“这是山野隐士的事业,而非君所能办到的。”在京城,他常与朝臣并列就座,对国家事务提出忠言,有时言辞激烈以示忠心。然而李林甫、杨国忠辅政期间政治日乱,吴筠预测将有大乱,上奏请求归返嵩山,但多次被拒绝,只得留京传道。此前夕安禄山、史思明叛乱爆发前夕,再度向玄宗求允回茅山,此次获准。在这段混乱岁月中,与李白等文人的诗酒交集过活。

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吴筠卒于越中,其邻里元等商议谥号为“宗玄先生”。一生擅长文辞勤著述,其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及其他篇章,现在有《宗元先生文集》三卷流传至今。

他的内丹思想,对未来形成流派产生重要影响。这不仅是对道教理论的阐发,也是他独特实践经验的体现。他认为守静去躁是关键,要宁静去欲,使元气畅和,这是通往仙界的步骤。他还指出神仙可学,并解释成仙的情况,有自然成仙者、需学习成仙者以及勤奋但无成者的三种情况,因此不可概括全部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