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道家代表人物之宗玄先生乃吴筠所称颂者也

在唐代,中国道教达到了巅峰,外丹学说盛行,但随之而来的是服用外丹导致的严重副作用。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针对这一问题,提倡内丹修炼,并批评了外丹的弊端,从而开创了道教内丹派。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人,是一位文才横溢且通经史的道士。他年轻时便有修道之志,与同好者隐居于南阳的倚帝山学习道法,最终成为体玄先生的弟子潘师正门下。

唐玄宗时期,吴筠离开嵩山,在金陵访友、修炼,并最终隐居茅山。在那里,他与李白等诗人交往甚深,其诗歌著称为“躁东南”。玄宗闻其名,即征召他入宫,对话颇投机,被授予待诏翰林之职。在朝会上,他常与文武官员并坐,不仅言辞犀利,还不乏对国家忠心表达。然而,当朝政日乱时,他预测天下将大乱,上书请求返归嵩山,却未被允许,只得另建岳观内道院,让他住持传道。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他再次上奏请求回茅山,此次得到同意。在中原大乱及逃蜀后,他又东游会稽,以诗酒相酬和,与李白等交流。这段荒乱岁月中,他们以诗歌生活过得较为平静。最后,在越中逝世,被谥号为“宗玄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等,以及多篇论述真伪、形神、生死的问题的小册子,如《心目论》、《复淳化论》等,现在有三卷文集流传至今。

吴筠在理论阐发和实践经验方面,对内丹思想做出了独特贡献,这是他神仙成就的一部分。他强调“守静去躁”,认为情欲是躁动的根源,要通过恬淡无为达到元气畅和,以此达到超然物外境界。而对于神仙可学的问题,他指出自古成仙的情况各异,没有一种方式适用于所有人,因此不可一概而论。此外,他还阐述了如何通过学习功夫才能成仙,以及那些始终不得其法的人们应如何努力追求长生久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