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一、贫穷有志 探求仙道
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一个贫穷农民家庭出身。他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为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
二、名传朝野 著书传世
唐太宗贞观十年时,被召至长安,当时宰相魏征受命撰写前代史书,有关史料恐不准确,便多次请教孙思邈。永徽三年,他根据行医经验撰成了《备急千金要方》,共三十九卷,其内容包括诊疗、针灸等相当全面。在编写《新本草》过程中,他不仅对陶弘景《本草》作了订正,并增补了百多种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
三、高超学问 仁心仁术
孟诜等名士常到孙思邈居处研讨学问和医技。卢照邻因病不能赴任,在卧病长安期间经孙治愈后拜师学习。此外,他还曾离京隐居嵩山修道,一年大旱不雨时,被召入宫行祈雨,大雨如注。此外,还曾治疗赵某膝关节炎和卢照邻绝症,都治愈无疾。
四、大成业绩 永垂青史
开耀元年他撰成三十卷《千金翼方》,终年一百四十一岁,无疾而终。他的遗嘱要求薄葬,不藏明器,不奠牲牢。停尸月余颜貌如生,最终人们认为他可能解脱成仙。当年的著作流传至日本并视为国宝,此后不断刻石碑文,使得他的名字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被封为“妙应真人”、“先臣”、“神医”,成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