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代表作有哪些药王爷孙思邈的秘方藏于古籍之中等待着寻宝者解开其奥秘

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

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是个贫穷农民家庭出身。他自幼遭受风冷,为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

七岁入学就读,由于聪明过人,每日能诵读千余字,对老师极为器重。十七、八岁时,他学问积累了不少,对《老》《庄》及百家之说也很感兴趣,还喜欢佛教经典。一次洛州总管独孤信路过华原,无意中遇到了这个爱学幼年的人,让他十分惊奇地说:“这是一个圣童呵!”但深感他的见识高超而家境贫寒,将来不会被重用。

后周宣帝(公元579年)时,他隐居秦岭太白山中。当时,大将军扬坚辅政下诏征孙思邈为国子博士,但他托疾不就任。他曾对人说:“过此五十年,当有圣人出现,我才出来帮助他,来济世活人”。

在太白山继续研究道教经典和服食养生术;同时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的医疗方剂。他认为道在身内而不在身外,一個人只要潜心静性、炼气养形,即可达到养炼目的。所以,他拒绝世俗往来,只心于道的,并非绝对总结前人的宝贵经验,而最终功满 道成 成了一名恪守道规,无师自通的道士。

他不断总结仙道经验。他认为修道之士飞升成仙必须修德积善,使得善愈多,则仙阶愈高。他选择了“济世活人”的医疗保健,还制定了“救疾济危” “无欲无求”的标准,广积善德务欲成仙。由于他的努力,最终成为一位真正的大夫。

作为一名大夫,他非常注重民间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在他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著作中,都记载了具体明晰的事实,可见其功夫之深。此外,他还主张三教合融,为此写出了《丹经》、《摄生真录》、《福禄论》、《五兆算经》和《明堂经图》,还为《老子》、《庄子》作了注,为道教理论建树作出了贡献。

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唐高宗诏令检校中书令许敬宗等人会同名医撰写《唐新本草》,第二年孙思邈被召至长安,在编写过程中,不仅对陶弘景《本草》的订正增补百多种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唐新本草》的撰写完成,这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共五十五卷八百四十四种药物。这是因为孙思邈参编有功,因此唐高宗李白亲自召见并授予谏议大夫职,但是孙思邈坚决辞谢愿到殿中省尚药局工作。

最后,在特殊的情况下,还为了朝廷命官看病治病。大理寺卿赵某患风湿性膝关节炎入朝无法跪地,被孙针灸治疗痊愈。而卢照邻怀才不遇因疾不能赴任,被卢照 邻拜师学习,但后又成为知名醫學家之一。这就是我想说的关于孫思謨這位偉大的醫者與藥王的一些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