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宗玄先生吴筠道家简介及代表人物中的佼佼者

在唐代,中国道教达到了外丹学说的顶峰,而社会上不少文人都写诗著文来赞颂外丹。然而,随着太宗时期出现了一系列服丹而死的案例,人们开始意识到外丹的副作用。面对这一现实,司马承祯和吴筠等人大力倡导内丹学说,并批驳了外丹之弊,从而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

吴筠(字贞节),华州华阴(今陕西)人,是一位性情高洁且通经史的文学家。他自少年时起便有修道之志,与同好者一起隐居于南阳的倚帝山后,又进入嵩山深造。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他离开嵩山南游金陵,并最终隐居于茅山。

玄宗闻知他的名声后,不断征召他,但吴筠始终坚持自己的修行道路,最终被玄宗任命为翰林待诏。在京城,他与朝臣们共同参与政务,其言论中虽有时过激,但也体现出他对国家忠心耿耿。然而,当李林甫、杨国忠掌权期间朝廷政治日益混乱时,吴筠预见天下将大乱,上奏请求返回嵩山,但未被允许。他最终在岳观内建立道院,由他主持传道。

安禄山、史思明叛乱前夕,吴筠再次向玄宗上奏请求回归茅山,这次得到了同意。在那段动荡年代中,他东游会稽,与诗人如李白、孔巢父交往,以诗歌相酬和。这一时期许多文人参与他们的活动,使生活相对平静。

至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在越中去世,被谥号为“宗玄先生”。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以及其他多篇文章,现在还有《宗元先生文集》流传下来。

作为一个代表人物,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对道教理论进行了阐发,并形成独特的实践经验,这就是他的内丹思想,也是神仙道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他强调“守静去躁”,认为只有宁静才能使得元气畅和,从而达到超然物外境界;其次,他提出了“恬淡无为”、“不悲不乐”的理念,以此来制止起动欲望;最后,他坚信神仙可学,即通过学习可以达到长生久视,这与儒墨所立之忠孝慈爱不同,更能庆及王侯、福荐祖辈延及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