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道教史上,独以医学著称于世的道士,唯有孙思邈,并被后世尊奉为“药王”。道教宫观里有“药王殿”,而遍及民间的有“药王庙”。孙思邈首先是位医学家,因医理通达、医技高明,而被朝廷敕为命官;其次是具神秘色彩的“真人”,他德医高尚,重视养生,济世活人,活了一百多岁,被后世称为“神仙”。其三,他是一位真正的道士,无私无欲,只讲奉献,不讲索取,不慕荣利。
一贫穷有志 探求仙道
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西魏文帝元宝炬大统七年(公元541年),一个贫穷农民家庭中。父母为耕织为业,养家糊口。孙思邈自幼遭受风冷,缺吃少穿,身瘦力弱,经常生病,为寻医看病几乎化尽了家的收入和田产。
二名传朝野 著书传世
唐太宗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太宗下诏延请孙思邈。孙思邈己料到这是五十年前自己说过出现的“圣人”,于是便应诏来到长安。在编写《备急千金要方》过程中,他不仅对陶弘景《本草》作了订正,并增补了百多种自己曾实践有效的药草。这部书共三十九卷、三百二十三门、五千三百首,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四月,《唐新本草》撰写完成,这是图文并茙的一部,由于孙思邈参编有功,被授予谏议大夫职。他还参与撰写《千金翼方》,并将自己的学问和经验整理成书,以供后人学习。
咸亨四年(公元673年),高宗患病时,又召见孙思邈入宫治疗。当时,有一次,大旱不雨,一次祓除僧尼祁雨皆无效,最终不得已才召见当时最著名的大夫——孟诜,但仍然未能治愈疾病。大臣们纷纷推荐只有位于嵩山隐居修炼数年的老者——哲学家兼医学家——孫子能治好皇上的疾病。经过短暂考虑之后,便派遣使者前往嵩山之旅寻找这位智慧如海的大夫,最终找到孫子并请他回到长安治疗。此举果然奇迹般地解决了皇上的健康问题,使得整个国度再次欢腾起来。而此事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孫子的智慧与能力,从而他的声望更加巩固下来,也成为了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一个重要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