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代,中国道教达到了外丹学说的顶峰,社会上许多文人写诗和著文来赞颂外丹,但随着太宗时期服用外丹而死的人数不断增加,司马承祯、吴筠等人对此表示了批评,他们倡导内丹学说,并开创了道教炼养长生内丹派。嵩山天台的玄宗曾经问道于吴筠,他是华州华阴(今陕西)人,以其高洁的性情和精通经史、尤其擅长文辞著称。在年轻时期,他隐居于南阳的倚帝山学习道法,并最终成为体玄先生的弟子潘师正所传授的上清经法。唐玄宗开元年间,吴筠离开嵩山,在金陵(今南京)访求道术,最终隐居茅山并在天台山修行。他与李白等名士交往,并以诗歌闻名。
玄宗听闻他的才华,便派使者征召他到长安。在大同殿见面后,两人就谈论着神仙之事及修身养性的问题。吴筠认为《道德经》中的智慧胜过一切,而获取仙境并非皇帝所能办到的。这段时间里,他常与朝臣们一起参加会议,但他的言论有时过激,以表达对国家忠诚。此后,他被任命为翰林待诏。
当李林甫和杨国忠掌权期间,这个政局变得混乱无序,吴筠预感到灾难将至,因此多次请求回到嵩山。但未被允许,只好在京城另建了一座道院让他管理。一旦叛军接近,当时的大乱迫使他再次要求回归茅山,这一次得到同意。在那段动荡年代中,与其他文学家共同生活,他们通过诗歌保持平静。
最后,在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吴筠在越中去世,被尊称为“宗玄先生”。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玄纲论》、《神仙可学论》以及其他多篇论文,以及三卷遗留下的《宗元先生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