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风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太上,谓太古无名之君。下知有之者,下知上有君,而不臣事,质朴也。
其次,亲之誉之。其德可见,恩惠可称,故亲爱而誉之。
其次畏之。设刑法以治之。
其次侮 之。禁多令烦,不可归诚,故欺侮 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君信不足于下,
下则应 之以不信,
而欺 其君也。
犹兮,其贵言。
说太上 之君,
举事犹,
贵重于言,
恐离道失自然也。
功成事遂,
谓天 下太平也。
百姓皆谓我自然。
百姓不知君 上之德淳厚,
反以为己自当然也。
俗薄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 之时,
家 有孝子,
户 有忠信,
仁义 不见 也。大道废不用,
恶逆生,
乃 有仁义 可传 道。大伪出,有大伪。
智能 出,大伪亦出矣。此言天 下多疑,无真心,以为能明察,无所隐讳,是为大伪。今世人多此相术,是以世人惑乱,不知所守,是为大错。此言民众皆好利,小人尤甚,为利计,一切权变,更张更谋,此乃愚民害国,为害身心,不惜一切生命财产,以取一时得意,此乃小智,大愚。此言学者欲求真理,而不能断然弃去浮华、假象、虚饰,只是表面文章、外在形态的修饰,并非真实的内在修养与精神境界,这是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有私欲和贪婪,所以不能完全脱离尘世的束缚和诱惑,即使想求高洁,也难免被物欲所迷失。这正如一棵树,在光照的地方向阳生长,但如果阴影笼罩,那么它就会转向光亮的地方。这说明了人的本性倾向于追求光明和美好的东西,即便是在黑暗或困难的情况下,也会寻找出口,从而继续前进。如果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没有这样的本性,那么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它们也不至于崩溃,因为人们依然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和谐稳定的状态。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天地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动”、“自适应”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