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传承:榴兆楼修缮工程启动,预计年底完工
惠阳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的修缮工程已经正式动工。该项目旨在通过“修旧如旧”的原则,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进行整体修复,以确保其坚固性和视觉效果,同时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和后续利用。
榴兆楼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它曾是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叶氏族人居住的地方,并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而备受关注。在1941年的香港秘密大营救中,这里成为了数百名文化人、知名爱国文化人士和其他重要人物的转移站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榴兆楼逐渐显露出破败之相。200多年的日晒雨淋让这幢传统砖木结构建筑变得脆弱。当地村民虽定期对其进行维护,但这些措施只能是短期内解决问题,而不能长久保存。这座古老建筑被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后,其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认可。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活化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并完成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现在,经过前期勘察和规划,施工人员正在对现存病患进行处理,将替换损坏的瓦面、木质构件,并进行三合土地面施工,以保证文物真实性、完整性。
据悉,目前工程进展顺利,并计划在年底初步完成整体修缮工作。一旦完成,该项目将不仅仅是对一处古迹的一次简单翻新,更是一个全面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行动,让这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小小客家围屋能够继续见证时代变迁,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一个了解过去、感悟当下的窗口。此举不仅为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贡献,也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为此,我们期待看到这一壮丽场景最终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