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造型语言中的客家故事中国古代民居类型探究

摘要:用泥塑艺术语言讲述客家故事——刘沅声的乡土情怀

刘沅声,一个深受中国古代民居类型启发的泥塑艺术家,以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闻名于世。他在创作中采用了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技术,以及竖立在北联红色村的大型铸铜雕塑《渡口之战》,展现了他对客家文化的热爱和对历史的尊重。

2019年6月1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特邀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在博物馆个人展览,他展出了自2007年以来创作的69件陶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反映了客家的历史,还记录了其传统生活习俗。

12年前,刘沅声首次在梅州客家博物馆展出39件反映客家历史的圆雕作品,这些作品以其粗犷、质朴、生动的人物造型和独特题材引起轰动。著名雕塑大师潘鹤曾赞誉他:“用泥土凝固客家风情,留给千秋万代。”

通过他的泥塑系列,如《客户大迁徙》、《砻谷》、《放米》等,每一件都是一幅描绘着 客家的风貌和生活场景。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观赏性,也传达着传统价值观,如诚信、向善、感恩等。

除了泥塑艺术,刘沅声还转向公共雕塑领域,用大型铸铜雕塑如《送子过学堂》、《渡口之战》来讲述客家的红色故事。他为北联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创作了一座高3.8米的大型石浮雕《北联红色故事》,这将成为当地开展红色教育的一大亮点。

正是因为对艺术追求完美,对乡土文化深沉眷恋,让刘沅声收获了沉甸甸的成果。他的作品曾多次应邀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对宣传和弘扬客家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