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人冬季进补习惯小雪与祭祖祭口诀的温馨对话

在小雪的寒风中,客家人的冬季进补习惯也随之展开。这个节气,天气渐冷,大部分地区开始降雪,而在广大的客家地带,却是一片生机勃勃,仿佛唐人张登《小雪日戏题绝句》中的“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所描述的景象。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表明这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此时还未出现严寒天气,因此初雪落到地面是半冰半融状态,有时也会雨雪同降,是这一节气中最明显的气象学特征之一。

小雪前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但阴阳不交,使万物失去了生机。树木凋零,一些动物进入冬眠。而人也会感觉提不起精神,不像春季阴阳相交,那种舒适宜人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饮食进补变得尤为重要。那勤劳智慧的客家人都会吃些什么呢?

民间谚语有云:“冬吃萝卜夏吃姜”,确实有一定的道理。白萝卜作为冬季时令蔬菜,其营养丰富,可抗氧化,还能预防反复感染。而清代大才子、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了多种白萝卜煮食方法,如与鱼翅或鸡肉搭配,或以酱腌制生食,或以猪油炒熟虾米煨透等。

此外,小雪节期推荐的是客家清蒸萝卜丸,这是一道广东省汉族传统名菜,以团圆意寓全家的平安。淮山也是客家人喜爱和常吃的一种价廉物美食品,与鸡杂炒制成一道清香爽滑的荤素搭配佳肴,又可喝汤形式如淮山龙骨汤,为保健良品。此外,在小雪后的干燥环境里,将肉类腌腊储备起来,更是对御寒的一个好办法,让这些美味成为春节时期享用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