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之谜》简事第四:道家名言警句的深奥解读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唐代高士、道教上清派司马承祯祖师所著的《坐忘论》,一部深受影响的道教经典。书中强调生命的宝贵,主张养生莫过于修道;修道在于静心;而静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忘”。我们将详细阐述这种法门,它是一种保持精神宁静、破除烦恼和回归真我的有效方法。
【文白对照】
夫人之生也,必营于事物。事物称万,不独委于一人。
巢林一枝,鸟见遗于丛苇;
饮河满腹,兽不吝于洪波。
外求诸物,内明诸己。
知生之有分,不务分之所无;
识事之有当,不任非当之事。
事非当,则伤于智力;
务过分,则敝于形神。
身且不安,何能及道!
是以修道之人,要须断简事物,
知其闲要,
较量轻重,
识其去取,
非要非重,
皆应绝之。
故庄子云:“达生之情者,不务生 之所无以为。”
生 之所无以为者,分 之外 物也。
蔬食敝衣,
足延性命,
岂待酒食罗绮,然后为 生哉?
是故 于 生 无 要 用者,并须去 之;
若实未成而言无累者,诚自诳耳。
【白话文】
人们必须做很多事情,但这些事情太多了,没有一个人可以独自承担所有的事情。就像树林里只需要一根小枝来筑巢,一些水草丛生的地方都被它们抛弃;河边动物虽然喝得很饱,但它们并不吝惜洪水中的水源。在外面追求各种东西,在内心里理解自己。这就是知道生命存在着不同的层次,就不会去追求那些没有必要的事情也不做不恰当的事情。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损害自己的智慧和精力,如果追求超出必要范围的事物,也会损害身体和精神。如果自己还不能安宁,又怎么可能达到真正的人生的境界呢?因此修行的人应该学会判断哪些事情是不必要的,这样才能比较轻重缓急地选择重要与否,以及明白应该放弃什么和珍视什么。凡是不重要的事,都应该放下,就像人们生活中有的奢侈品,是情感上的多余爱好,而不是真正养生的良药,即使众人都热衷地追求,却往往导致失败。而如果能平静下来思考,那么这些人的迷惑程度就更难以想象了!
因此庄子的说法是:“明白生命本质的人,不会为了没有作用的事忙碌。”那些没有作用的事,就是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吃野菜穿破衣完全能够维持生命为什么一定要依赖奢侈品才算养活呢?所以对于没有直接作用或根本用不到的地方,我们必须避免它们;对于虽然有用但并不是必需品,也要学会放手。不积累财富,因为它会危害到人的元气,只有一点点也是沉重负担,更别说大量了!即使使用珍贵如随侯珠射杀空中的飞鸟,也让人感到荒唐,更何况把握大义忽略自身,让一些微不足 道的小利益牺牲自身健康呢?
美名地位相比大义来说,无异虚假低贱的大理石,而大义则是坚实高贵的地基。懂得区分贵贱,便应明辨前后,有所取舍,不因争名逐利而失衡身心也不因权势斗争而背离大路。此乃庄子语录“为名失己”意味着失去了自己的本真。而西升经云,“抱元守一可至仙”,你却未能守住那份本真的力量,只因为你太渴望荣耀与声誉。
如果每个决定都拖泥带水,没有选择便让身心劳顿,同时阻碍修行进程,那么如何保证成功呢?反观那些既未取得实际成效却宣称自由自在地脱离世俗纠缠者的,他们只是在欺骗自己罢了。这正如庄子提醒我们的那样,“明我之后,再问百姓,我亦不知其所以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