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与一位道家的修行者老师聊起了道家故事及其哲理。他的名字叫做明远,年纪不大,却已经深入理解了这门古老而神秘的学问。
“道家之所以被人们称为‘内功’,是因为它强调的是内心的修炼,”明远解释说,“外界的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而真正要获得永恒和平静,就必须从内而外去改变自己。”
我问他,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能体现这个哲理?明远微微一笑:“当然有。”他开始讲述了一则关于庄子和惠施的小故事:
有一次,庄子和惠施相遇,惠施自诩自己的学问博大精深,而庄子只是微笑着,一言未发。惠施感到非常好奇,便请教庄子:“您怎么能不说话呢?”庄子的回答很简单:“我知道天地之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所以我也不必急于表达我的意见。”
这段对话中所蕴含的是一种超然物致的心态,即面对世界万象,不急于求成,不拘泥于形式,这正是道家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接下来,明远继续谈论道家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无为。这是一种状态,用来形容事物本身具有自然、顺其自然、不要强求或干预的特质。他用一句经典的话来阐释这一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但水并没有主动作用,它只随意流淌。”意思是,无为不是指事事都不作为,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以最少的手段达到目的。
我们又讨论了人生中的缘分与宿命,以及如何通过禅定来清除心灵中的杂念。我发现,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文人的思考方式,都似乎都围绕着这些基本的问题转。
最后,我向明远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高压力的时代,我们是否还能够找到时间去学习这种悠闲、放松的人生哲学?
明远看着我笑了起来,说:“生活总会给予你选择,你可以选择紧张忙碌,也可以选择宁静自在。关键在于,你愿意花时间去寻找那种生活方式吗?”
听完他的话,我突然意识到,每个人都拥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手键,只需要稍作调整,就可以从繁忙中逃脱出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和充电。在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决定尝试将一些道家的智慧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看看它会带给我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