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道教文化中的忠孝义慈俭之心修行不愿透露的秘密以百姓心为心的天然道观中践行者

他的英勇抗金事迹,一直被人们传颂不绝,他那精忠报国和宁死不屈的精神,以及对忠、孝、义、慈、崇俭抑奢等道教思想的切身践行,一直被人们仰慕效仿。然而,学界一般喜欢从儒家的立场去研究岳飞,其实岳飞的思想行为处处契合道教的修道思想。

岳飞生活于北南两宋之交的年代,被秦桧一伙奸侫所谋害,但他却用这短暂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岳飞精神”,这种精神的诞生与当时的道教思想有很大的关联。

《宋史?岳飞传》载:“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从中不难发现,岳飞父亲是一位具有浓厚道教感情的大善人,他那慷慨施舍、不追债讨租的人品是一个不信鬼神的人很难具有。他为自己儿子取名“鹏举”显然是受到道教影响,是继承了道教祥瑞崇拜,其“鹏”字也是源于《南华真经》:“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宋是一个崇尚道教朝代,从宋太祖赵匡胤到宋真宗赵恒,这些皇帝对道教崇尚一代胜过一代。尤其是后来的宋徽宗,他集天神(长生大帝君)、教主、皇帝于一身,是历代崇 道 的帝王中最突出的一个,并且从六个方面兴办 道 教事业:一、大兴宫观木土;二、高度尊奉老君;三,为神仙人物加封赐号并制定 道 教节日;四、高度提倡学习 道 经;五、大力提拔 道 士地位;六、大力提倡上进式士。

早在唐代,DOCTO祖师吕洞宾已将奉行忠孝义慈作为修 DOCTO 成仙条件,这些条件对 岳 飞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岳 飞 的 忠 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忠于国家”这个观念自幼就铭记于 岳 飞的心里,当他被张俊秦桧等诬陷,以 “谋反罪”关进大理寺狱后,就表明了一腔忠心报国的大志。在审讯过程中,无论何铸如何逼问,都无法打破他的坚定意志,最终导致何铸顶着丢乌纱帽危险,大义懔然地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最终因而遭受罢官贬谪命运。

岳 风 的 孝 是非常人可比拟的一个例子,对母亲姚氏恪守礼仪,上至尽善尽美,不仅如此,即使军务繁忙,也几乎每日探视母亲,并亲自给她尝药进饵检查衣服器用的干湿冷热,当母亲去世后,更是不顾一切痛哭流涕,将母体安葬完毕,还要庐墓朝夕号恸,可以说是一种超乎常人的孝顺之情。

除了这些,对待同僚和部下岱也极具正义感,在面对各种形形色色的各类事情时总能以正义感来感化别人,即使是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时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如对于忘恩负义者的态度更是不容置疑。而在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战役中,当刘光世延误援兵时,即便知道刘光世本应治罪,却仍旧能够宽容理解,而在面对张俊关于分掉韩世忠部队的问题时,则表现出坚定的正直无私之气概。这一切都显示出岱深刻内蕴的情谊与胸怀广阔的人格魅力,让我们思考,在历史长河中的某个人物身上,我们又能看到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赞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