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瑞,道名墨道人,出生于1925年10月的河北省威县第什营乡芦头村。自幼家境贫寒,他只念了两年半的书便辍学。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孙明瑞满腔愤怒加入共青团,当上了抗日儿童的副团长。他带领孩子们参与抗日斗争,在危险中成长。
一个寒风凛冽的雪夜,孙明瑞离开家乡,一路躲避着日寇,最终流落到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这段经历有诗为证:“日寇侵华丧天良,惯行烧杀抢三光,手挽祖母怀抱鸡,雪夜宿坟泪望乡。”他走投无路时,将安山镇道观“七圣堂”作为避难之所,从此成为一名全真龙门派道士。
在“七圣堂”,孙明瑞遇到了师爷臧永范,并被赠予六幅梅花图。这不仅激发了他的兴趣,也引导他开始研读诸子圣贤书和领悟师爷梅画的精髓。在学习过程中,他将道家的坚定、忘我、空灵、超越精神融入笔下,以一种独特而深邃的情感捕捉自然之美。
随后,他云游四方,在陕西结识了张大千得意门生何海霞,并恳求成为其徒弟。大师见识到孙明瑞慧根深厚,便收他为徒,并赠予《华山图》作见面礼。此后,他在西安美术学院进修,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技艺。
墨道人的水墨梅花作品因其气势恢宏、意境幽深而闻名国内外。他以“重墨”的个人风格著称,其作品不仅展现了长安画派苍雄大气与意境幽深,还体现出了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曾有人称赞他的水墨梅花是取天地之清气而来,使得许多收藏家都希望能拥有他的作品。
尽管生活艰辛,但墨道人始终保持着高尚的人品。他一生没有留下任何作品,只是慷慨地把所有艺术成果奉献给社会,用自己的话说,“愿把苦寒留自己,一点香气送万家”。他捐赠了大量作品给国家博物馆和故乡父老,同时也资助过需要帮助的人,如组织一次义卖活动,为身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小男孩提供医疗救助。
除此之外,墨道人的生活方式也体现出一种简朴与勤劳。他每天早晚咸菜米汤馒头、中午熬白菜,每次写生都会背起简单的工具去寻找野地寒梅,这种对自然纯粹追求让人们形容他像古诗中的姑射仙人一样,无端半夜东风起吹作江南第一花。在与世缘的人相处时,他总是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人都是平等且值得尊敬的存在,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