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盛唐道士中,以独特的入世观点著书立说,警戒世人的只有李筌 一人而己。李筌由仕入道,坎坷异常,体世深刻,洞察时事,思辩敏锐,著书立说,立意新 ,措辞奇,尤其是以人定胜天的天道观著称于世,其思想开创了后来的中唐柳宗元、刘禹锡天论观的先河,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有其重要的贡献。
嵩山岩洞得《阴符》 骊山老母说玄义 李筌,这位道教学者生活于唐玄宗至肃宗时代,他曾任荆南节度判官、邓州刺史,并后来入为郎中。在他的生活中,他好神仙之际道,不仅游历名山,还广泛采纳方术。一日,在嵩山虎口岩,他得到了《皇帝阴符经》,这本古籍被认为年代久远,但他通过抄写和研究,最终未能完全解读其深奥之义理。
西游期间,在骊山下,他遇到了一位老母,她头顶挽着高髻四围之发下垂,一身褴褛衣物手扶拐杖。她的话语让李筌感到惊异,因为她提及了《皇帝阴符经》的内容,而这本经典据说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够理解。老母自称接受此经已是三元六周甲子,而李筌则向她叙述了自己得到这本书的时间和地点。这段对话显示出两人的智慧交流,以及老母对李筌命运的一种预言。
随后,她赠予他一颗丹砂,让他书写符箓,然后挂在拐杖端,让李筌跪下接受,这似乎是一种传授心法或秘密知识的方式。之后,她讲述了《阴符经》的内涵,这部经典包含三百字,上面讲的是神仙抱一之道、中间讲的是富国安民之法,最下面讲的是强兵战胜之术。而这些都要求使用内心机智,与外界相融合,看透其中精微处;既不能过分重视富贵,也不能轻视贫贱;违反这一原则将会失去生命根基。
最后,当时正值申时,她从袖里取出麦饭,请两人共同享用。但当她要去水泉取水时,却发现她的瓢忽然变得沉甸甸地,有百多斤重,即使再努力也拿不起来,最终沉入泉底。等到他们吃完饭后,只留下几升麦饭,那位老母亲已经消失无踪,只留给李筌一个永恒的问题——关于生死与虚幻之间真实存在的事物到底是什么?
虽然最终没有确定他的去向,但我们知道在唐代末年,即公元713至741年的开元年间,他担任江陵节度副使兼御史中丞。他不仅有将才大略,而且还撰写了多部作品,如《太白阴经》十卷、《中台志》十卷等。此外,还有一些未知的地方,比如他受到奸相排挤后的命运以及最终隐退访道的情形。但他的作品,如《阴符经注疏》、《骊山母传阴符玄义》、《青囊括》等,都流传至今,为人们提供了解读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