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明瑞道长探索自然中的道家代表作

孙明瑞,道名墨道人,出生于1925年10月的河北省威县第什营乡芦头村。自幼家境贫寒,他只念了两年半的书便辍学。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孙明瑞满腔愤怒加入共青团,当上了抗日儿童的副团长。他带领孩子们参与抗日斗争,在危险中成长。

一个寒风凛冽的雪夜,孙明瑞离开家乡,一路躲避着日寇,最终流落到山东东平县(今梁山县)。这段经历有诗为证:“日寇侵华丧天良,惯行烧杀抢三光,手挽祖母怀抱鸡,雪夜宿坟泪望乡。”他走投无路时,不得不叩开安山镇道观“七圣堂”的大门,从此成为全真龙门派道士。

在七圣堂修行期间,他遇到了师爷臧永范遗作中的六幅梅花图,这些画触动了他的心弦。他开始临摹这些作品,并获得了魏园屾师傅赠予的更多梅花图。在研究和学习过程中,他深刻理解了梅画的精髓,也涉猎了诸子圣贤之书。

随后,他云游四方,在陕西结识了张大千得意门生、长安画派代表人物何海霞,并被收为徒。何海霞见其慧根深厚,便推荐他去西安美术学院进修。在那里,他受到石鲁、罗铭、方济众等名师指点,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为了探索自然中的道家代表作,墨道人亲手种植了一千余株梅树,在楼观台静心研读和创作。他形成了一种“重墨”的个人风格,其水墨梅花作品浪漫朴拙,大黑大白,与当代书画泰斗宴济元等一起赴庐山写生,为自己取号“墨道人”。

一生中,无论是在修炼还是在艺术创作上,都没有留下任何私藏或分文报酬,只是将全部作品奉献给社会和人们。他的《清白传家》自勉:“清白传家古人云,不邪不歪正中人。常行不殆持到底,清史名册万古存。”即使面对高价收购他作品的人,也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即使如此,有许多朋友仍旧想以高价收买他的画,但都被他谢绝。

2002年前后,他在陕西美术博物馆和中国美术博物馆举办专题展览,将所有展出的水墨梅花捐赠国家博物馆。此外,还有多次义卖活动,其中包括一次与四位威县籍画家的“救心工程”,用于资助需要帮助的人群。这份慷慨也体现出了他作为一位高尚人物所秉承的人格理念——爱国爱教,对待每一个人都保持平等的心态,无论领导者还是普通百姓,都能以同样的诚实待之。

尽管历经世事沧桑,但孙明瑞依然保持着一种轻松自在、快乐开心的心态,没有留下任何复杂的情感纠葛。一如既往地,以恭敬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来访者,用简单而纯真的方式生活下去。这份简约且富有内涵的人生哲学,让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位真正的大仙人的身影,而非凡俗尘世间的一般人物。而对于那些渴望了解更深层次世界之谜,或是追求精神提升的人来说,他们或许会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一些关于如何生活与成就生命价值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