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处世智慧无私之心成就至高境界天然道观讲解_修行人生路

《道德经》中的处世智慧:无私之心成就至高境界,修行人生路

读《老子》,我深刻体会到其柔善不争、见素抱朴的为人处世之道。因此,我保持心出于世间,身入于世间也不被染污,在今日繁忙社会中,便能以无私有,无所求。即便生存于尘世,也可保持心不为尘垢所染,这便是老子的持心之道,使心出离于世便可不与其苟同。

人人只以为出家人是最自私的,一心修己,但其实他们是最无私的,因为他们有一颗无私的心。如果能在世界上怀揣这样一种无私的心,便是我用老子提倡的至下之道来达到至上之功,是最佳的人生态度。

如何以无私之私成就至下而上的生活方式?应遵循以下几点:

首先是退让。要做到少欲寡恃、为而不争,可归结为一个“让”字。在当今社会,纷扰难辨,唯利是图者众多,而此利皆源于一己之私,为谋个人利益则无所不为。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一些料所难及的邪事发生。此处所言个人利益往往是一眼可见的物质利益,有时也是眼前的利益。

而老子所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里的“长生”并非指肉体永恒,而是一种精神上的永恒,即不断更新和革新自己。而圣人的修炼方法正是在后自己的身体前进,让自己的灵魂超越了身体,所以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存,不断更新和提升自己。

接着讲述的是包容。在我们可以向旁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表现出爱护,就像一个连花草都不舍得去折损的人怎样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呢?老子的文中多次用水比喻这一理念,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说明了水从不会因为万物不同而偏袒任何一物,它只是平静地润泽万物,用它的一切能力帮助它们成长和发展。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学习江海一样善待所有生命,从宽宏大量开始,将我们的力量用于帮助他人。当我们这样做时,没有谁愿意与我们作对,因为我们积累着人们的心和福德。当你更多地包容别人,你得到的事情也就会增加,你也会获得更大的快乐,并且个人的境界将会提升。这份包容是一种最高级别的情感,但同时也是修行过程中的关键一步。

再者是柔弱。柔韧有度则能守柔曰强。这一点如同水一样,它可以外形化作其他形状,不执着于已有的样子,可以随环境变化,无始终固定的形式。但它纯净本质不会改变,只要将其还原回最初状态,它仍然还是它自己,那个初态就是没有形态,因此对于一个没有形状的事实来说,没有什么能够打败它,它既适应一切变化,又能常存不灭,是以其柔韧多变而超脱自我,在物我对立中消除了自身与外界之间的界限,与万物融合成为一体,所以对于一个没有具体形式的事实来说,没有什么能够使其毁灭,他只需要顺应自然规律,就能存在下去,而且这种王者的位置不是建立在他自己的权力上,而是在服务于整个宇宙,因此他的王位是不被挑战,也是不受影响。他唯一关注的是如何使全宇宙更加完美,这样的统治才算真正自然、真正公正。

最后讲述的是破执。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放弃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不能拥有的东西以及未来的执著。不执著于过去,也不要过分期待未来;不要因为已经拥有或失去了某些事务而感到不安或悲伤;不要因为尚未实现某些目标或梦想而感到焦虑或沮丧。一切都是暂时性的,都将随时间流逝渐渐消散。那些名声权力情感等都是短暂现象,最终都会随着时间一起消亡。你无法带走它们,只留下记忆——但即使这些记忆也迟早都会被遗忘。你应该明白你的努力不过是一瞬之间,一切都将归零回到原点,你才能放手,然后寻找内在真谛,而不是沉迷於外部世界给予你的承认或者财富或者权力的诱惑里头去寻找真理。而这种真理,就是通过慈爱帮助所有生命化生的过程,那时候你就体验到了生命最短暂却又最宝贵的一刻。当你理解了这一点,你就不会过分追求那些转瞬即逝的地球上的成功,而宁愿选择追求内在价值,即那不可动摇的大智慧大勇气。大智慧大勇气只能通过内省来培养,当你把注意力集中放在正确的地方的时候,那么你的行为就会变得坚定果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带领你走向卓越境界。而那种卓越并不来自外部荣誉或财富,更不是来自恐惧失败或成功,而是一个清晰明确方向,不论何时何地,都知道该做什么事情,这样的生活状态才叫真正自由。”

总结一下,我们虽然活跃在这个世界上,却并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的存在并非为了地球上的功绩离开这里。不过,每一次选择都关系到我们的修行层次。如果我们按照退让、包容、柔弱和破执这四个原则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我们将能够达到一种高度集中的状态,其中包括但远非局限于摆脱贪婪、嫉妒、私欲以及其他人类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比起那些试图控制一切的人们,我们更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手段,因为我们的决策基于理解当前情况,以及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并根据这些信息采取行动。但如果决定使用暴力强制解决问题,则很可能导致更多的问题产生,从根本上加剧冲突甚至引发战争,对所有参与方造成巨大的痛苦并破坏整个人类共同目的:建立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国际秩序保障全球人民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