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齐时期著名道教学者顾欢在自然之中传播历史道教精髓

南朝齐时期,顾欢以其深厚的学识和卓越的道教造诣,在自然之中传播着历史上那一股清流。他的生卒年份不详,但在当时,他以字景怡、玄平闻名遐迩。出身于吴郡盐官(今浙江海宁县西南),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一代农夫。在童年时代,顾欢就表现出了极强的好学热情,尽管家境贫寒,没有条件去正式学习,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他常常躲在乡间的一所学舍后面倾听知识的传递。当他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背诵《孝经》、《诗》、《论语》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顾欢对学习更加专注,他的心志坚定不移。在二十多岁时,他前往豫章雷次宗咨玄和儒家的义士们那里深入学习。这段时间里,他养育母亲至死,并据说在她去世后的六七天内,没有吃任何食物,只是守在她的墓旁,这种隐逸的情操让人敬佩。

后来,当齐高帝萧道成辅政期间征召他为扬州主簿,并派遣使者迎接时,顾欢婉拒,不愿仕途中的荣耀。他有著作《老氏》(即《老子道德经义疏》)以及献上的《治纲》一卷,最终辞去了荣禄之职,说:“我心志深远,无与荣势相比,我自足于云霞,不需要禄养。”他的“辨章治体”得到了齐高帝的大力赞赏。

东归之日,又赐予尘尾、素琴。永明元年(483),再次被征召为太学博士,却仍未接受这一职位。此后,一直到剡山结束生命的地方,那时候他已是六十四岁了。齐武帝萧赜命他的子孙撰写了三十卷的《文议》,记录下了他的丰富思想。

顾欢前半生致力于儒学研究,有过撰写《王弼易二系注》、《尚书百问》和《毛诗集解叙义》的作品。而晚年的生活则更多地涉及黄老之术,对阴阳书籍进行解读,为数术多效验,其中尤以崇奉道教而闻名,是上清派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

陶弘景曾这样评价:孔璪青年时代,与杜居士京产将经书往剡南墅大墟住,与顾欢等人共鉴赏杨羲、许谧手写上清经。他先已写下楼间经,即真本,上清四五卷真本七八篇,而陶弘景之后,还根据搜集到的杨、许真迹加以整理编纂成《真迹经》,其中包括陶弘景著作中的增删改写并注释形成的是称为“真诰”的作品。而另外,《无上秘要》中还有些佚文留存下来。不过除了这些,还有其他几部重要文献,如 《上清源流经日》(收藏于陈国符所著《道藏源流考中)、 《云笈七籤·卷四·上清统纪目序》,皆认为是由顾欢所作。

对于老子的学说,唐末道士杜光庭评价说:“梁朝陶隐居(弘景)、南齐顾欢,都明理身之道”,还特指出:“顽然以无为为宗”。因此,这位古人的思想影响力远超其生前的时代,而其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依然值得我们深思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