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之百病,乃天地之阴阳调和所生。太上老君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今人多见背,以小恶为无损,以小善为无益,故未能预防灾难与疾病。如同一会高兴,一会生气,此情绪变化不稳定,是一项病因;忘义取利,不顾仁义道德,只图牟取个人利益,是另一项病因。
好色坏德、专心系爱、憎欲令死、纵贪蔽过等,都是一种“病”,容易导致家败国亡,有身者不能全寿命。圣人之所以求福于未兆,在凶兆来临之前,就已经积德求福了,绝祸于未有,因此他们才不会有灾祸。
盖灾生于稍稍,疾病起于微微,小善不积,大德不成,小恶不止,将造成大罪。故摘出其要,让人们知道灾害和疾病是怎么产生出来的,这就是所谓的一百种“病”。喜怒无常、一会高兴,一会生气;忘义取利,不顾仁义道德,只图牟取个人利益;好色坏德、迷恋女色,败坏道德;专心系爱、心思一直沉溺于所迷恋的人或事……
这些都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病”源头。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内疏外亲到投书败人,从谈愚痴人到烦苛轻躁,每一种都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障碍。如果能早作自省,对待他人的态度也许就可以更加谦逊和宽容,对待自己的行为也许就能更加审慎和理性。这就是学习《道》、《养》、《治》的意义所在,它教导我们如何去理解自己内在的心灵世界,以及如何以此来指导我们的行为与选择,使得生命中更少悲剧,更多幸福。
文责钩锡,即表面拒绝,而内心却想谋取利益,也是一种需要反思的“ 病”。持人长短,即掌握和利用别人的嗜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是值得警惕的行径。而假人自信,说别人作假,夸自己诚信,则是不切实际的自我欺骗。
施恩望报即期望得到回报,而没有施予则苛求别人做事,这也是一个需要改变的地方。而追念旧恶念念不忘,不愉快的陈年旧事,则是对过去无法释怀的一种表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放下过去,用今天创造新的未来,不让那些虚幻的情感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
最后,我们还应当注意不要轻易评论他人的是非,因为这可能只是你个人的看法,并不是全面的真相。此外,还有一些言行,如毁訾高才(造谣毁谤有才华的人)、憎恨胜己(憎恨别人胜过自己)、毒药鸩饮(用有毒的东西自己)等,都值得深刻反思,以避免造成更多伤害。这就是《道经》给我们的启示:要保持平衡,要关注内心,要尊重他人,要诚实并且负责任,最终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