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为夫妻。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医之一,她是晋代著名炼丹术家,也精通灸法,被誉为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
她的父亲鲍靓是一位道士兼官宦,对经史有深厚造诣,而她自己自幼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接受教育,耳濡目染,对道教和医学都有浓厚兴趣。她的丈夫葛洪是一位科学家,以《抱朴子》、《肘后救卒方》等书闻名,他的工作与鲍姑对艾线灸法的研究紧密相关。
鲍姑以治疗赘瘤和赘疣而闻名,她运用当地盛产的红脚艾进行灸治,疗效显著。在罗浮山炼丹行医期间,她不仅继承了丈夫和父亲的医术,还不断钻研,使自己的医术更加精湛。她被人们尊称为“鲍仙姑”,并且有着众多传说故事。
遗憾的是,没有留下直接可查的文献记载,但可以推测她的一些经验可能融入到了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中,这本书详细介绍了针灸、药物、食疗等方面,其中针灸部分占据了绝大部分内容。这可能表明尽管她没有留下正式文档,但她的知识和技能仍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至今,在广州三元宫内还保存着鲍姑当年使用过的一些穴位图,以及有关她的历史资料,证明她不仅是一个杰出的女性医师,而且是那个时代的一个重要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