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广东南海太守鲍靓的女儿,与著名道士葛洪结为夫妻。作为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之一,她以精通灸法而闻名,被誉为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
在一个官宦兼道士家庭中成长的鲍姑,父亲鲍靓是道教修行者,对医学和仙道都有深入研究。她的生活环境充满了对医学和仙术的耳濡目染,她不仅继承了父亲的知识,也与丈夫葛洪共同学习炼丹术,加强了自己的医术。
由于其父官职多次调动,鲍靓带着独生女潜光到任各地。据《广州府志》等记载,当时广州三元宫即由鲍靓任南海郡太守时创建,并曾多次重修改名。在当地人们称他为“神仙太守”。
嫁给葛洪后,鮑姑成为他的得力助手,他们共同隐居罗浮山冲虚古观,以炼丹、医术生活。鮑姑不仅辅佐丈夫,还自己独立行医,其专治赘瘤和赘疣尤为人所知。她通过艾线灸人身之赘瘤,一炷即消,疗效显著。
鮑姑以红脚艾进行灸治,因地制宜,以当地盛产的红脚艾取材,其疗效显著,因此被尊称为“鮑仙姑”。去世后,在越岗院建「鮑姑祠」来纪念她,现在廣州市三元宮内尚有鮑姑當年艾灸穴位圖,其中對骨節、經絡、腑脏均有清楚说明。
鮑家的足迹遍及岭南地区,她行医采药,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为民除病。她的一生几乎都在广东渡过,从采药到治疗,每一步都充满智慧与勇气。
尽管没有留下书籍,但她的经验可能渗入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中的针灸方达109条,其中90余条涉及 灸法,这反映出她对此领域贡献巨大。此外,《太平广记》还记录了一段关于崔炜求助于鲍具化身乞食老妪的情况,以及崔炜使用鲍具推荐的人间奇珍异宝,即越岗山艾,用来治疗自己和他人的疾病。这进一步证明了鲍具制备的人间奇珍异宝具有超凡脱俗的疗效。
总之,鮑具是一位不仅擅长医学,更是对自然界有深刻理解与尊重的人物,她用生命践行着“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後世留下了一笔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