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仓子庚桑子卷8农道诗解无欲则刚耕本真朴童心稼天

【成语无欲则刚】:农耕之道,朴实为本

在古代圣明君主的治理下,农业成为国家的根本。《管子》中有言:“仓廪实而民知礼节。”百姓不足以自给,则可治;自古至今未曾闻过如此景象。古人说:“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与死之间,有时而定,用之过度,则物力必折。

当年治理天下的诸多措施,最终达到孅悉(极致)的效果,那些积累足够的粮食,便是国泰民安的根基。在那时代,人们抛弃了根本,只追求表面事务,便无法统一行动,不可守卫,更不可战胜。而那些只注重索取和压榨的人,也忽视了流离失所者,不仅导致灾难频发,而且心怀远志,无复居心。

在那个时代,每个人都好奇智谋,但这种智谋往往带来欺骗和混乱,以非作歹、颠倒黑白,这正是法律制度上的弊端。然而,古代圣明君主却始终坚持用农业人民作为他们治理人的基础。不仅如此,他们认为农人的身份并不仅限于耕种,因为这是一种高尚且必要的品质。

人人通过务农变得纯朴易用,而边境得以安宁,是因为君主地位得以尊崇。当人们又恢复到童真无私的情怀,就能建立起公平合理的法制。大力提倡深入发展农业,使产量充足,又使人民减少疾苦和流离,这样大家就愿意老死乡里,没有再去烦恼何处谋生的忧虑。这样一来,全天下归于同心协力的状态。

黄帝曾经说过,“四季不能不按时”,只有让五谷丰收,才能确保稼作者的生活得到保障。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保证播种容得下脚踏地、松土容得下锄头、除草容得手动作顺畅。这便是耕作之道——一种需要劳动者的智慧与勇气的事业。

在那个时候,没有大规模建设工程,没有扩军备战,只要男人不要奔走牟利,女人不要嫁到远方,都能避免妨害农业,从而保持社会稳定。但即便如此,如果没有适当雨水或良好的收成,也会引发饥荒,让人们不得不卖掉自己的儿女,即使听起来也令人痛苦万分。在这样的背景下,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比如旱灾或者战争,要想迅速解决问题也是极其困难。如果兵临城下,而国家又缺乏粮食支持,那么即使有勇士也难以为国立防;疲惫老弱更是不堪重负。最终只能依靠外援,以图生存。

因此,当我们的君王考虑如何确保国家富强,并且不会轻视这些基本的问题时,我们应该明白这一点:储备粮食,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大事。如果有许多粮食储藏起来,就可以拿出来用于攻打敌人、守护疆界以及赢得战争。而且,无论敌人从哪里进犯,都会有一条道路招待他们。在今天,我们要求每个人回到田野,与自然相亲近,让每个人的力量得到最大化利用,然后才谈及其他事情。但陛下的谨慎,对于这些基本的问题似乎有些犹豫。我认为民众对于君王来说,是生命体现;农民对于国家来说,是基础支撑;积累粮食对于农业来说,就是稳固根基。一切都源自此,我呼吁各位官员关注这些事情,将它们放在首位。这不是空谈,而是在实际操作中的具体建议。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家园将安全无忧,而我对此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