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观点值得重新审视。这些思想若不予以修正,可能会影响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正确理解和深入探索。
有一种看法认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来进行宗教研究”。细想之下,我认为这句话并不准确也不科学,它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也与当今社会多元信仰时代的实际相悖。众所周知,在这个多元信仰、立场不同、世界观各异的时代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无法完全一致。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从这些不同的角度出发,梳理出对宗教问题的一般认识,并构建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的大厦。在我国,无疑地,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宗教学研究的事业。但同时,我们也要认真学习并批判性继承历史上的以及国内外学者的所有成果,这样才能建立起中国特色的 马克思主義 宗教学大厦。
另一种看法指出,“在研究宗教时就必须批判有神论,宣传无神论”。笔者认为,这两者没有必要强行结合。我们的任务是根据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不仅要做好关于历史、理论、派别及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还要通过交朋友了解他们过去与现在,以及倾听他们愿望与诉求,以利于贯彻落实党对待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以及相关法律规定。这是我们开展好宗教学工作的心得体会和落脚点。
我们的工作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是否能为调动全体信徒社会主动性,为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为包括信徒在内公民物质文化水平提升服务,而不是简单宣传“无神论”内容或改变人心。而作为从事 马列主義 宗教学业的人们,我们应该树立宏伟意识忧患意识。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机遇期,同时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一些利益格局调整引发更多矛盾触点,使得社会矛盾敏感性增加而关联性加强且争议激化;特别是在面临着稳定因素相对集中的领域——如 religion ——的问题时,更应警觉起来。因此,他们担负着重要历史使命,要用自己的学术成果参与引导各种 religions 与 socialist 社会相适应。
有人在写作或演讲时自称“我们 马列主義 哲学家”,轻易地说“我们馬列主義認為”,我觉得这是很不严肃的事情,因为馬列主義並非自封。我們說過什麼,是不是符合馬列主義原則,要靠實踐來檢驗。一切從事馬列學問的人,都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才是我們開展好馬列學問의基礎與目標。我們黨始終反對這種形式上的技術問題,如某些專家的論點,即便他們已經被我們社會所接受,也不能成為我們決定發展方向的一個標準。不僅如此,這樣做還會導致我們忽視了其他更具影響力的力量,比如那些有著自己獨特信仰觀念但仍然支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人士,如赵朴初、丁光训等人,他們就是這種 “團結合作”精神 的典型代表。
筆者的重點提醒:進行 馬氏哲學 宗 教觀 研究決不僅限於了解古代作家對此領域之見解,而應從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中去揭示,並將其運用於解讀當代現象,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實踐經驗來检验補充其內容。此外,我們應該注意到過去對於古代文獻翻譯理解上存在許多誤譯誤讀誤解問題,但隨著改革開放及真理標準大討論逐漸被糅合進入新的理解中,因此今天重新探討時,就應該把之前那些建立上的錯誤一次次澄清清楚,這樣才算是一種創新性的思考方式。在進行這類分析時,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哪些組織正在迅速發展它們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如果我們只關注於他們快速發展的事實而忽略了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無法給出一個全面準確的地評估。如果愛國性的組織正常地發展並向前邁進,那麼這將是一個積極朝向社會ism 社會適應道路進程的一個體現,因為它既有助於維持社會穩定也有助於推動中國特色 socialism 建設。如果可以的话,让爱国性的组织继续发展下去,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团结所有成员,与政府紧密合作,从而共同建设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地球社区。这将是最好的结果之一。如果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将为整个地球带来巨大的福祉,并且将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中的各种群众力量。这也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