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帷宏,1912年至1990年间活跃于中国道教界。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学习和修炼的经历,他曾在崂山太清宫拜师学艺,并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多个道观担任知客。在这些地方,他深入研究《周易》、《中医》以及外丹学,并受到当时的大师们的认可。杜帷宏不仅是学者,也是一位云游四海的道士,在西安他还进一步研习了《周易》,并获得了八仙宫监院乔清心的高度评价。
1983年后,杜帷宏定居于陕西省太白县青峰山道观,在那里他深入研究道教的哲理思想,不仅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外地的人前来求教,还被选为陕西省道教协会理事。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一系列关于古代典籍注解的手稿,如《玄门易道》、《道德经注解》、《南华经注解》、《鬼谷子注解》以及《老子古碑字注解》,这些作品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杜帷宏去世后,其学生毛军、任宗权和宋云波等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共同成立了“杜帷宏道长学术研究会”,致力于收集整理并研究他的遗著。其中,《老子古碑字注解》的出版,对于推广和深化对老子的认识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本书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传播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