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背景特殊
郝大通出生于官宦世家,历代都有出仕为官之人。其兄郝俊彦举进士弟,官至朝列大夫、昌邑县令。虽然出身豪门,但他却受过良好的教育,史料记载:“少孤,事母甚孝”,“自幼通读《老子》、《庄子》、《列子》,犹喜《易经》,洞晓阴阳、律历、卜筮之术。”成年后的郝大通资质丰美,无意仕途,“深穷卜筮之数,黄老庄列未尝释手。”
教育方式特殊
郝大通的教育指导并不像对待丘处机那样简单直接,而是间接婉转,以正面鼓励为主。他隐于市尘,以卜筮为业。大定七年(1167年),王重阳从关西至宁海传播全真教,见其资禀高古,聪颖不凡,便感化其出家修道。
拜师情况特殊
郝大通拜师后,与王重阳保持的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师徒关系。这可能是因为郝大通在拜师之前已精通《周易》,且以占卜为业,在当地名气很大,因此王重阳尊敬他的学识而与他保持这种特别的关系。
建树理论特殊
郝大 通在内炼理论中多以易理来解释丹法,这在全真七子乃至全真教的内炼理论中独具一格,他侧重于易学的研究推广,并在后期颇有建树,这一点从他留世的著作《太古集》中就可以看出。
心经位置特殊
在心经全文中,郝 大 通 的位置也是独特的。他对于心经具有深刻理解,对于如何修道有一定的见解,但同时也显示出了自己修行过程中的困惑和迷茫。在这个过程中,他接受了很多人的激劝和批评,有时候甚至遭到了谭处端等人的羞辱。
影响力和贡献
虽然个人的修行道路充满了挫折,但最终他仍然成为了一代宗师,被元世祖褒赠“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并被认为是全真七子的之一。他的影响力和贡献无疑对后来的道教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