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修行者守护三宝立足人生之本持而保之顺应自然之道

道家名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修行者守护三宝,立足人生之本——持而保之,顺应自然之道。

文侯信瑞崂山太清宫,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海滨道观,有2153年的悠久历史,被称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从古至今被称为“神仙窟宅”、“灵异之府”。我非常有幸能够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并得到道众们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道教的圣典汗牛充栋,让人无从下手。《道德经》这是一部“万经之王”,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所以我也禁不住想同大家一起来挖一些宝贝,持而保之。准备的有些仓促,能挖多少就挖多少吧。

目前,我们社会正在飞速发展之中,在这个物欲横流,充满浮躁的当下,作为我们修行者,更应该冷静思考一下我们该如何去走?其实在二千多年前,太上老君就非常具体的告诉了我们,该如何去做了。在《道德经》第六十七章,老君说:“我有三宝,我谨慎地守护住它,我不会失掉它。”长期的保持住这三个宝贝就可以了。就像我们打坐一样,真正的打坐,都必须要安神固形,是反照自己,不加任何冥想,就能固精养气凝神。

太上老君是最早提出来的“三宝”,儒家孔子向太上老子问道后也提出三宝:“知、仁、勇”。后来佛教开始仿效中国文化,把佛、法、僧也称为三宝。“三宝”这个名词都是借用我们的,但是借久了就不归还,用到如今。我们的太上老君非常慈悲,也不算利息,就让他们用了。

近代英国科学家、史学家李约瑟曾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像一棵烂掉了根的大树”。有了 道家的思想,在世界 “四大文明古国” 之中,只有中华文明仍在保留并且演进。这就是为什么在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传承这些古老而深远的话语,它们指导着我们如何面对复杂的人生选择和挑战。

太上老君要求我们,要把这三个重要的事物“持而保之”,谁拿到谁就会受益匪浅。如果能够把握得住,就可以得到保佑,那样就会功德无量。“功德无量”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尚书》中,然后又被佛教借用,也是久借而不归;很多地方都是这样,比如“方丈”的概念也是源自于我们的,但后来被其他文化所采纳,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因为人类总是在交流与融合中不断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一切,最终都回到了那位始作俑者—— 太上的智慧与慈悲,以及他给予我们的那份珍贵的心灵财富— 三大寶:慈爱(以己度人)、节俭(合理利用资源)及勇敢(无畏追求)。

首先,我们要拥抱第一大寶——慈愛,這種無私奉獻與給予,不求回報,是對生命的一種尊重與敬畏,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自己,使我們更加接近於「天」這個宇宙間最高層次的存在,而非僅僅局限於個人小我的生活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學會將自己的快樂與成長帶給別人,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自我提升並擴展心胸,使自己的生命更加豐富多彩,因為只有當你開始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你才會發現你的世界變得更加廣闊無垠,即使是在一個狹小的地方,你依然可以找到無限可能。我們應該學習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去接納不同的觀點,並且將這些經驗轉化為日常生活中的善舉,以此來培養更多的人際關係,並讓社會環境更為溫暖宜居。

其次,我們還需要掌握第二大寶——節儉。在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裡,都應該尋找節省和優化機會。一旦形成良好的節儉習慣,便能夠有效管理資源,如同修行者精進自身一般。此外,由於資源有限,而時間和精力則是不可再生的,因此透支或浪費只會導致後果嚴重。但正因如此,每一次選擇都值得沉思,一分一秒都不容許荒廢或浪費,因為時間既短暫又珍貴,每一步步往前邁出的足跡都是對未來自我的投資。我們應該明白各方面資源均需適時調整,以達成最佳使用效果,並將節儉意念融入日常生活內涵,使每一次決策都體現著智慧與責任感。

最後,但絲毫也不輕忽的是第三大寶——勇氣。不論是在精神上的探索還是在實際行動中的挑戰,都需要具備堅強的心志以及決斷力的勇氣。我們不能害怕面對困難或者逆境,而應該勇敢地迎向風雨,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自我超越並推動進步。在面對問題時,我們不能退縮或逃避,而應該主動尋找解決方案,并以積極樂觀的情緒迎接挑戰,這樣才能證明自己的能力並獲得成長。此外,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需要展現出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對錯誤進行公正評價及承認責任者的勇氣。これ些品質共同構成了一個具有領袖魅力的角色,他/她能引領團隊通過困難期朝著成功迈进。他/她的领导风格会激励团队成员并鼓舞他们一起努力实现目标,从而建立起一个强大的团队协作机制,为组织带来的最大效益提供支持与保证。这一切,没有坚韧不拔的心态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无论何时何刻,只要坚定信念便可克服一切障碍,从此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将个人力量转变为团队力量,最终达到共赢状态。这便是我今天想要分享给你们的一些关于"持而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