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庄子中是否寓理于事而言大道无所为而无所不为岂非大道之至

张永祥 “寓言”本是篇首二字,但也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寓言,就是寄寓的言论。《庄子》阐述道理和主张,常假托于故事人物,寓言的方法正是《庄子》语言表述上的一大特色。

“寓言”全文可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天均者,天倪也。”讨论了“寓言”、“重言”、“卮言”,指出宇宙万物根本上说是齐一的、等同的,辨析事物的各种言论说到底是不符合客观事理的,要么忘言,要么随顺而 言不留成见,日日变化更新。

第二部分至“吾且不得及彼乎”!借庄子之口评论孔子不再励志用心,指出再好的 言论也不能使人心悦诚服。

第三部分至“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写曾参两次作官心情不一样,但都不能做到心无牵挂,所以还是不能摆脱外物 的拘系。

第四部分至“若之何其有鬼邪”!表述体悟大道的过程,指出这其间最为重要的是忘却生死。

第五部分至“强阳者,又何以有问乎”!写影外微阴问影子的变化不定的故事,指出无所依恃才能随心而动。

余下为第六部分,写老子的对阳子的批评以及阳子的悔改,以此说明去骄矜,加容于众人,可以真正修身养性。“寓言”的恐怕是在《庄子》一书中最重要的手法了。在史记里说:“其著书十余万 言,大抵率皆空语,无实质。”

《庄子》的所有文章总共有一百多个,其中有些甚至是一整篇由一个单一的话组成,有些则通过排比来构建整个段落。在这里,这种方式占据了绝大的比例,因此真理并未被淹没。这就是为什么人们认为,《庄 子》的这种虚构手法,使得它在哲学以外,还带上了浑厚文学色彩,并且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