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教活动中所使用的音乐不仅丰富多彩,而且深刻蕴含着养生修炼的哲理。这些音乐包括道教科仪音乐以及道士在宣道、布道和修身养性时所使用的乐曲。它们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绝尘欲,炼心性”,每日早晚必须面对神灵,上殿诵经。在清晨五更开静后,打扫、斋沐、整肃衣冠之后,便上殿咏早坛功课经;晚斋毕后,又要及时沐浴洗漱,严整衣饰登坛诵咏晚坛功课经。这一早、晚功课经视为识心见性、延生保安的炼养实践,也就是养生之道。
在《太平经》卷一百十三中,有关乐与养生的论述也屡见不鲜:“乐,小具小得其意者,以乐人;中具中得其意者,以乐治;上具上得其意者,以乐天地。”这里认为音乐对人有教育作用,可以使人悦喜,用来陶冶人的情操,对自然功能也有作用,使天地和谐,对治乐者本人来说则是为了度世达到无为之境界,或是为了调治俗人,或是为了召食糊口。以此看来,音乐对于社会、刑罚等方面都有影响,是用来教化民众百姓,让他们懂得如何养生,从而避免祸乱。
历史上,对于修行的人要求十分严格,一般需要会琴棋书画;资深则需会吹拉弹唱医卜星相。而且,音乐能够使人延年益寿,这已成为信仰的一部分。因此,在修持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是“琴棋书画”、“吹拉弹唱医卜星相”。由于“乐可以调气息、和阴阳”,故 道利用这一特性创作了玄门独有的音乐来修持自己。
青城山的早、中、高级功课分别代表不同层次的修行境界,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特定的音符与旋律,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声学艺术珍品。在这庄严肃穆清幽淡雅的声音里,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些古代智者的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对生命意义理解的深邃。这正如《太平经》所言,“以乐天地”,即通过音乐达到一种超越时间空间的人文关怀状态。
青城山作为中国古老宗教文化的心脏,每一段曲目都承载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如同长河流淌一样永恒而又变幻无穷。在这里,你将体验到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地方,那里的每一次呼吸都是向往永恒美好的一种赞颂。一曲一首,都能让你感受到那份悠远而宁静的情感,那是一种超脱尘世烦恼,与大自然合为一体,不问前程,只随风轻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