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
前段时间到元江采访,听说洼垤有个“阿哩文化节”,于是问什么是阿哩文化,有人说阿哩是三马头的节日。什么是三马头?答是撒摩人。记者如坠云里雾里,越发不懂。又问什么是撒摩人?撒摩人与阿哩是什么关系?阿哩又产生于什么年代?阿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是,好多人回答不出这些问题。
在记者困惑之际,恰逢因为采访元江白塔的历史而找到白仲和先生,他呵呵一笑,说找对人了,他就是洼垤人,他曾翻译过阿哩彝文书籍《阿哩夺堵候》和《笃慕贝哲朔》。他说,阿哩是元江洼垤撒摩人在生产生活与社会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撒摩人用这种文学体裁为媒介,表达感情,展示心愿。
1 什么是撒摩人?
撒摩人即居住在洼垤乡的彝族人,他们一般自称为“尼苏颇”,而他称为“撒摩徒”或“阿卓颇”。据史载,唐朝时期,“撒摩”写作“些么”,宋朝时期依然写作“些么”,而在元明时期的史料中,把“些么”写成“撒摩”。如今,在《元江府志》、《元江志稿》中还可以看到“些么”的字眼。
据了解,除了洼垤乡境内自称尼苏颇的撒摩人以外,现居住在昆明滇池周围的彝族撒梅人和居住在石林的彝族撒尼人都被他称为“卓家”,即“阿卓颇”。不管“撒梅”还是“撒尼”,或者是“撒摩”,都是音有别而已,都同属一个彝族支系,都被称之为“阿卓颇”。
至于居住在洼垤乡的撒摩人,由于长期生活在尼苏颇聚居区域,语言、风俗、生产、生活都融入了尼苏人的生活习俗,因而自称为尼苏人也无可厚非,但在尼苏人内部,依然把居住在洼垤乡的尼苏人称为“假尼苏”。
白仲和强调说,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撒摩”的两个字后面被人为地加了一个“徒”字,即“撒摩徒”。这里的“徒”字多指人,即指撒摩人剽悍。在后来的文字记录中,由于“撒摩徒”三字较难书写,便写成了比较易于书写的“三马头”字样。当然,居住在洼垤的彝族撒摩人有自称“尼苏”的自由,也有返璞归真,称“撒摩人”的权利。尽管居住在元江洼垤的彝族撒摩人已自称“尼苏婆”,但邻近的彝族依然称他们为“阿卓颇”、“阿卓莫”、“阿卓米颇”或“尼苏假莫”。
2 阿哩是一种口耳相传的文学形式
洼垤彝族(撒摩)阿哩产生的年代,彝族历史文献中没有确切的记载。但在《笃慕子孙谱系》、《尼施传彝文》,以及遗存在元江它克、西拉河两地岩画(濮文)的史料记载内容上考证推断,彝族(撒摩)阿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在数万年的传演变过程中,阿哩经过贝玛以及民间艺人的加工创作,内容更加丰富完善,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据白仲和分析,彝族(撒摩)阿哩主要有叙事、抒情两大类,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涉及天地起源、万物生成、人类繁衍、洪水滔天、机智人物、忠贞情爱、祖先业绩等。彝族(撒摩)阿哩形式多样,其中有篇幅较长的叙事史诗,多达四五千行,少则千余行。叙事阿哩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性强、事件具体、篇幅较长、故事完整,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故事情节优美感人,带有神奇色彩,人物鲜明;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引人入胜。
白仲和说:“由于得到地方政府领导的重视,一部分阿哩被做成彝、汉两文同现的新彝文本;一部分虽然没有被翻译成彝、汉两文同现的新彝文体,但相当一部分被各级档案馆或图书馆收藏;还有一部分依然流落在民间艺人或其子女手中,有待进一步搜集,因为古彝文也是研究人类学或民族学的一个重要史料依据。”
3 灵活多样的抒情阿哩
抒情阿哩则借景抒情,随机应变,灵活多样,没有叙事阿哩那样严谨的情节结构。抒情阿哩有“讲”、“唱”、“跳”等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并且洋溢着浓厚的生产生活情态。这种阿哩,短小精干,少则数行,多则数十行,能充分表达彝族人的聪明才智,也能热情洋溢地展示出彝族人的生活风貌。
抒情阿哩有较强的灵活性,他们能张口就来,借景抒情,把比较深奥的寓意用几句简单的语言揭示开来,让人心领神会,并能借助三弦、四弦、竹笛、蓖哩、口弦、烟盒等乐器,将抒情之意表现得淋漓尽致。阿哩有“讲”、“唱”、“跳”三种形式。讲阿哩,彝语称“阿哩甲”,即男女青年表达相互爱慕的心情,直抒情感。唱阿哩主要指吟唱,主要有《栽秧调》、《迁徙歌》、《砍柴调》等。跳阿哩主要以三弦、烟盒、笛子等乐器伴奏,以弹、唱、吹、跳为一体,气氛活跃,其调有《三步弦》、《阿採玻》、《阿非叟》、《阿依舍》等。
在白仲和的书案上,记者看到了他翻译的阿哩对唱:(男)对面树旁是山坡,山坡当阳好开花。有心想把花朵采,担心生刺怕戳手。(女)不是生刺怕戳手,只因郎哥无心采。如果诚心想采花,树长尖刀也敢采……
读着这些以物喻人、以物喻事、抒发感情、表达心声、歌唱爱情的青春诗句,仿佛听到了月光下的山坡上传来男女对唱的歌声,那是他们用口弦吹奏出的音乐,是他们流淌在月光下的甜蜜心语。
这里是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海量的数据,鲜明的彝族文化特色,是向世界展示彝族文化的窗口,感谢您访问彝族 人 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