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道教代表人物悬壶显迹畅玄风

高明见 据《太清宫志》记载,李哲玄,字静修,号守中子,河南兰义县人(疑为今兰考)。生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二月十七日,于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八月十二日羽化于崂山太清宫,世寿112岁。 据记载,当时其母梦见房间失火,其赤光满室之景象预示着他将来的事迹。十五岁时场试中选出,而后登进士第,但他选择了放弃仕途,以便专心研读道教经典。他曾在罗浮山深造医术,并最终成为了一位精通医药的道士。在他的成仙之前,他遍游天下,用他的知识和智慧帮助人们。

五代后周太祖广顺三年(公元953),京师汴京因旱不雨而爆发疾病,此时已106岁高龄的李哲玄真人云游至汴京,用悬壶济世、咒符治病,被誉为神医。皇帝闻讯,对他表示礼貌并询问他的道术,他都有着应对之策,最终被封为“道化普济真人”。然而,他拒绝了皇帝的厚赐,并返回崂山太清宫。

在那里,他自居山庵,不食不言,每天阅读《黄庭经》以求内心的平静。在晚年的某一天,一位许姓道人遇到了已经准备离去的李哲玄真人,将《皇庭经》一卷交给他,说:“我远游难期,你可将此传与诸多道众。”但当许道人回庙查看时,只找到一个闭眼坐在草榻上的尸体——李哲玄已经羽化成仙。

355年后,在元朝延佑元年(公元1314),海角居士前来拜访,却说要寻找《黄庭经》,随即消失无踪,只留下一封信,其中提到“重来岂无意”,暗指李哲玄再次显现。这份信件附带了一首字谜诗,“无走逝口上,无力幼亢头”,解释为“哲”、“玄”、“李”的秘密,是对这一事件的一种隐喻表达。而这个故事传说中的本意是让大家明白,即使古人的灵魂也可能重新回到世间,为的是提醒人们修行。

在三皇殿东侧,有一块巨石,上面有自然形成的小坑,如同斗罡排列,这就是所谓的“拜斗台”,据说这是当年的拜斗之地。此后的王裕恒、高仁峒均曾在此拜斗,都感应到赤光降垂,与他们各自的心愿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