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齐时期道教学者顾欢与太上老君的关系
顾欢(生卒年不详),字景怡,一字玄平,吴郡盐官人。父、祖皆业农。自幼好学,家贫,无力就学,乡中有学舍,欢于舍壁后倚听。八岁时,即诵《孝经》《诗》《论语》。及长,笃志于学。
年二十余,就豫章雷次宗咨玄、儒诸义。母亡,据称水浆不入口者六七日,庐于墓次,遂隐遁不仕;于天台山聚徒开馆,受业者常近百人。齐高帝萧道成辅政时,被征为扬州主簿,并遣中使迎欢。及践阼,他被召至京师,对齐高帝说:“臣志尽幽深,无与荣势,我自足云霞,不须禄养。”他的“辨章治体”很受齐高帝之景仰。
东归之日,被赐尘尾、素琴。他晚年服食,不与人通,每旦出户,有山鸟集其掌取食的事迹。在黄老道和阴阳书方面,他解数术多效验。
史称顾欢前半生治儒学,有撰《王弼易二系注》、《尚书百问》和《毛诗集解叙义》等著作。他晚年服食事黄老,是上清派的信奉者和重要传人。他对太上老君有着深厚的研究和尊崇。
顾欢是南朝释道斗争中的著名人物之一。他见释、道二家互相非毁欲辨其是与非,在宋末作了《夷夏论》,以论释、道二家的优劣。这篇文章虽然调和了两教,但重点强调了他们之间的异同,以及在中国境内施行哪一教更为合适。此外,他还进一步指出了佛法的一些思想与中国礼教相悖,并因此反对佛教在华夏传播的情况发生改变。在这场南朝初期的大规模释道斗争中,由于是站在道教立场上的他,因此遭到了佛徒及其信仰者的强烈反对并形成了一场较大的文化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