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谱系的演变与修道境界的九重深邃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道教信仰了一个庞大的神仙谱系。《太平经》将“神仙”分为六等,而陶弘景则通过《位业图》将其细化为七个“神团”。张君房在《云笈七笺》中,将“神仙”进一步划分为十个等级,其中最高是“三清”和“四御”,最低则是“城隍”和“土地”。经过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长期发展,这些分类逐渐定型。
首先,在南北朝时期,“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被确立为至尊地位。在北宋时期,玉皇大帝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使之成为天界最高神、“四御”的首位,从而形成了以"三清"和"四御"并驾齐驱的体系,并流传至今。“三清”被视作教门之尊,“四御”则是三界之尊,他们共同统领着天上地下阴间众多大小神仙,构成了独具中国本土特色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早期道教并不供奉石像,但为了便于传播,便开始塑造石像。据说,最早的一批道教石像是在北魏由寇谦之主持创造,而到北宋真宗时才普及开来。大型宫观中的必不可少场所包括「天尊殿」或称「三清阁」以及「四御殿」。其他各式各样的神仙塑像是根据历史沿革及地方特色而有所不同。
将「三清」合祀于一处,大约始于宋初。在「三清殿」,三个苍白发辫、慈颜悦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其中元始天尊(玉清大帝)居于中央,他左手虚捻右手虚捧,或持混元宝珠,象征宇宙混沌未判;灵宝天尊(上清大帝)位于左侧,或执太极图,或持如意,象征混沌已判阴阳分明;道德天尊(太清大帝)位于右侧,手执太极扇,以示阴静阳动万物生长。有些地区还会单独建有老君塑像,一般盘腿坐姿,右手倚几左手抚膝两眼平视双耳垂肩长髯飘洒胸前。
「四御殿」内供奉的是昊天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袛。「四御殿」的这群高贵人物都头戴冕旒身穿朝服雍容华贵,如同现世的人间帝王妃嫔。一向认为玉皇大帝为万法之顶尖圣者,其地位超凡脱俗,因此常设独立的小堂,如专门供奉他的玉皇阁。而他的塑像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下视两眼端庄严肃显得宁静飘逸。
在更广泛范围内,有八仙、三祖、二师等人间亲切可爱的形象,还有文昌、大福寿、三星土地城隍等与民间生活紧密相连的人物肖像。文昌作为掌管功名利禄寿夭祸福主宰人的守护者,被描绘成俊雅笑容可掬骑着白骡随侍两个童子——一个聋童一个哑童避免泄漏考题机密。此外还有福禄寿三个幸福吉祥长寿守护者的形象他们慈祥亲近如同西方圣诞老人。而土地爷虽然职责虽低但从殷商到现在全国流行他朴实无华笑容满面须发皆白坐在旁边往往还有慈祥美丽的大娘陪伴数千年岁月。
最后,还有城隍作为城市保护者古代多由去世英雄或官员担任此职以英魂保卫城池调和风雨明末以来木雕泥塑共存每春秋放鬼冬季出巡队伍浩浩荡荡锣鼓喧腾市民瞩目一年中最热闹日子之一。而现在酒店店铺里常见的是财神关公他既武也财司命禄助科举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与孔夫子齐名所以民间行业帮会百姓崇拜关公庙遍布全国香火不绝比与自然同存不朽今日人们把他当做财源滋养继续供奉这是遗留在民间的一个信仰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