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今江西省高安县)人。出生于汉文帝九年庚午七月初十(公元前171年),在汉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7年)通过科举考试,以文学茂才一等之姿官至上大夫,时年仅22岁。后因遭遇权贵的排挤,他放弃仕途,全身心地投入到玄学的研究中。在终南山修道多载后,他开始四处游历,从未有所停歇。
他的足迹遍布天涯海角,最终来到崂山,在太清宫附近筑茅庵生活。他不仅开垦田地自给自足,还致力于修炼道教。尽管他曾数次返回家乡鬼谷山,但每次都无法抵挡对崂山的深情厚谊,再次踏上归来的路程。
张廉夫以其卓越的学识和非凡的修为,被尊称为“开山始祖”。他不仅建立了崂山地区首座道教庙宇,更是推动了各地道教经典文献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他的倡导下,刘方清、赵冲虚、冯若修等人共同管理着这些重要地点,而张廉夫则选择在85岁高龄时回到江西继续他的内心探寻。
除了建造庙宇外,他还进行了一系列植树活动,为当地留下了一片绿意盎然的地貌。他亲手栽培的一些古老柏树至今仍然健壮生长,是崂山最珍贵的地标之一。而太清宫也因为这段历史而成为一个著名的地方,每年的规模更是日益壮大,有90余位道士齐聚一堂。
张廉夫虽已逝去,但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后人的追求和探索,让我们见证了一个时代如何孕育出了这样一位传奇人物,以及他如何影响了整个中华文化的大厦。这份精神正如同那两株桧柏一样,不断传承下去,对未来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