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的养生之道犹如道教创始人老子开悟于洞山之巅深藏在药食之间

《养生论》中的孙思邈提到,饮食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道教创始人老子的生活方式与之相似,能以药食结合来调和身体。他指出,无论四季八节,温暖胃肠都是宜于健康的。夏天虽然炎热,但腹胃肠道却可能阴寒凝重,因此需要适量温暖的食物,而不应过饱,以免血行滞缓形成痔疮。孙思邈强调了消导饮食的重要性,如经常用手抚摩脐腹、呼气、慢步等方法。此外,他还提出了关于饮食不宜太多或太少、避免冷热交替、选择时令瓜果和禽兽以及荤素搭配等原则。孙思邈认为善于摄养的人应该清淡适宜,其次的人则应该荤素搭配,以达到中和。这就是他对于饮食养生的基本观点。在他的看法中,不仅要注意饮食,还要注意酒水的摄入,因为过多的酒水会损伤脏腑,并可能导致病痛。而且,在不同的季节和情况下,应根据体质调整饮食习惯,以保持身体平衡。

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如《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都有关于饮 食对人体影响的记载。例如,《黄帝内经》提出“谷气乃生民之本”,强调了粮食能直接影响人的生命力。而《神农本草经》则详细列举了各种植物及其药用价值,为后世医者提供了丰富资料。

然而,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这些传统知识似乎已经被遗忘,他们更倾向于追求快餐文化,即便知道这可能会对健康造成长远影响。当今社会,我们如何能够将这些古老智慧融入现代生活中,使其成为我们日常决策的一部分呢?是否可以通过教育普及,让更多人认识到正确的营养习惯对于维持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也许,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选择当地新鲜蔬菜,减少加工食品的消费,或是尝试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菜肴,从而逐渐培养出一个更加健康更为谨慎地处理自己的身体的人类群体。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