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札记天道篇第三十四四十四十二章道德经第一章探究与解读

老人高明见任成章第三十四:大道氾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於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大道氾兮,其可左右:氾同泛,普遍也,漫流也,用来形容大道法自然的状态,如水一样四处漫流,不受任何外力约束而运行的状态。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衣养庇护养育,如衣服一样庇护万物。意思是说,万物都倚仗大道而得以化生,大道却不辞辛劳、功成则立即消失,不占有万物,只是庇护和养育它们,却并不成为它们的主人。

常无欲,可名於小:道清静无为,没有私欲,又隐于世人之下,所以可以称之为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為大: 万物归附于大道,而不是成为它的主人,可以称之为伟大的。

以其终不断自以为伟大,所以能达到真正伟大的境界。大意是,大道如水,一直在上下左右四处漫流,无所不能。所有的事都依赖于这股力量,但是它自己并不占有一席之地,也没有私心,它只给予一切事体生命,但又从未试图控制它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把它看作微不足 道的,因为它总是在那里,却从未显露出来;这是为什么我们又可以把它看作最伟大的,因为尽管如此,它仍然赋予了世界存在与变化的大力。在这个意义上,即使是不求个人荣耀或权力的生活方式也是可能实现这种平衡与和谐的。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没有个人的野心,那么他就能够接近这种超越性的存在,并且达到一种真正超越着其他事务的小巧稳定状态,这正是老子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态度和智慧,是对“天地之间”最完美的人类行为模式。这正如一块石头落入池中,它首先被波浪吞没,然后逐渐沉淀到池底,最终融入整个湖泊中,与湖水相通,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从此再也不想回到原来的样子,这就是老子的哲学思想表达的一个例子。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传统政治哲学视角下的治理方法,那就是通过让人们认识到他们自身对于宇宙秩序中的微不足 道性,以及他们应该如何去适应这一秩序,以便获得幸福与安宁,从这样一种哲学观点出发,就可以理解并实施一种新的政治实践,将政府职能减少至最低限度,让人民自由发展,同时确保社会秩序和经济繁荣。此外,还要注意的是,当时中国社会是一个非常分裂和混乱的地方,因此《老子》提出的这些观点,对当时社会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为了寻找一个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并且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来恢复国家元气,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而现在,无论是在国家治理还是企业管理中,都需要借鉴这些古代智慧,比如像张瑞敏说的那样,“无作为”是一种极端重要的心态,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认为,只有当公司内部建立起正确的心态——即“无作为”,才能做到真正有效地利用资源、激励员工并创造价值。而在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些研究者甚至提出,“领导者应当努力培养‘虚拟’领导者的角色,他们应该能够灵活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不同的环境需求。”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