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遥远的古代,神农氏以姜为姓,是一位伟大的农业先驱。他不仅是炎帝,也是火德之王,以火命名官职。斵木制成耜,揉木造出耒,这些工具至今仍被广大民众所用,他教导了万人耕作之道,从此人们开始了农业生活,被尊称为“神农氏”。
据周书记载,在神农时期,天降粟 grain, 神农便开垦土地并播种。这段历史如同白虎通所言,上古的人们原本食肉,而到达了分天地利、创制耒耜、教民稼穑的地步。他的事迹被后世誉为“神而化之”,使得民众能够从他那里获得养活。
典语中提到:“尝百草别谷烝民粒食。”自那以后,人们依然效仿他的方法生存。凡人都以食物为生命,不知其根本何在?因此,我们对“农丈人”这一星辰有着敬意,它位于斗中的西南方,与箕宿相邻,是老農主稼穑的地方。
后稷,即弃,其母有邰氏女姜嫄,为帝喾元妃。在野外,她发现巨人的足迹,并且生下弃,但由于当时认为这是不吉祥的事,因此将弃弃置一旁。当牛羊发现他,便给予庇护;又被放入平林里,但因为有人伐林,只得再次搬迁;最后,他落在冰冻的水沟上,有鸟覆翼保护他。姜嫄将其视为异象,将他抚养长大,并因初生的遭遇命名為「後稷」。
後來,尧帝任命後稷為農師,並讓舜帝命令百姓向後稷学习播種百谷。在詩經中也有記載:「思文後稷克配彼天」,表明他的功績可與天相比。此外,《豳風·七月》亦紀錄著周朝開創時艱難的情況,以及對於農業開創祖先後稧的尊崇和祭祀習慣,這些都是仰慕其功德,用敬神儀式禮拜的證明。
總結來說,“農者國本”,這句話已經深刻體現了農業對一個國家發展至關重要的地位。而我們今天依然要感謝那些早期勇於探索、開拓新路的人們,如同「農丈人」一般,他们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無價珍貴的遺產——種植與收獲等待未來世代繼續傳承和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