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自化,微明诗解:文子七十五人集思广益
题文诗:真情不言,至言非言;不言至言,至言至诚。近悦远来,君民情通。同欲则和,同守则固;同念者知。富得民力,显得民誉。
老子曰:“人以义爱,党以群强,是故得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行者远;义之所加者薄,则武之所制者小。”此谓德泽无私,所附者众;弃义用武,即所存者寡也。
帝王富其民,如霸王富其地;危国富其吏,而治国若不足。上无事而民自富,上无为而民自化。
古今兴衰,以道纪定。此谓时有兴废,无常而易变。不可以前时繁政为今世要理,或以为刑不可废、理不可易。
与民同欲则和,与民同守则固,与民同念者知。得民力者富,而行有召寇、言有致祸,不先人言后人已也。
昔中黄子云:“天地之间二十五人,上五神真道圣,有德贤智善辩;中五公忠信义礼,有士工虞农商下五众奴愚肉小。”
圣人视耳听口语足行,其真人未尝过焉。而道乃万物玄同,无是无非,为天地间变化莫测的二十五等身品,每一品类各差异甚大,但皆含着“道”、“德”的本质。在这个宇宙间,没有前后左右,只有万物的情通,没有是非,只有自然法则。这就是老子的“道”,他在《论语》中称赞了这种超越于一切人类理解的存在状态。他认为,“福兮祸所以倚”、“祸兮福所以伏”,即福与祸相互依存,对立统一,这也是老子的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对待世界的一种看法,以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他提出了“养生保命”的观点,并通过他的经典著作《 道德经》传达了这一哲学思想给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