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卷二心无为而行无不为服诗解六治丝调丝纬络经具

题文诗: 凡治丝先,制丝车其,尺寸器具,开载后图。缫丝时锅,煎极沸汤,丝粗细视,投茧多寡,用力穷日,一人可取三十两。若包头丝,则只能取二十两,以其苗长也。凡绫罗丝,一起投茧二十枚,或包头只投十余枚。当水滚沸时,以竹签拨动水面,绳索自见。在手提绪引入竹针眼,将之绕于星丁头,然后由送竿勾挂至大关车上断绝之时寻绪丢上,不必再接。

此外,还需准备调丝和纬络的设备。在光线明亮的室内进行调丝,将木架铺地植四根竹竿名曰络笃。将小竹偃月悬钩悬搭于八尺高处,当织造时以此牵经织纬。此法称活头,可轻易更换断絲。

在完成了调丝之后,便开始制作经线与纬线。大致每一捻(约10两)生絲使用四分之一用于經線、六分之一用于緯線。此法称为「出水干」,即在锅中烧火烘干,使得生絲更加坚韧。

对于纺轴(溜眼),将直竹竿穿孔三十余个,并通过篾圈,从柱子横架上穿过掌扇,再缠绕在经耙上。一旦长度足够,便用印架捆卷好,并交叉交替,每层间隔一定距离,最终进入筘内。如果需要浆洗,就在这个时候进行;如果不需要浆洗,则直接卷于经轴,然后从布条中穿过并继续织造。这就是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调整生产过程的关键所在。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