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工开物》的第二卷中,作者详细描述了缫丝的全过程。首先,需要制备一台名为“丝车”的设备,其尺寸和组成结构都有所规定。在锅中煮沸水,将蚕茧放入其中,用竹签拨动水面,使生丝露出。
接着,将丝头绕过称为“星丁头”的装置,然后挂在送丝竿上,最终连接到大关车上。当遇到断线时,只需找到断点再接回,不必重新绕结。这项工作要求人手精准且细致,以免造成丝线混乱或损坏。
另外,还有专门的调丝环节,即将未经处理的生丝进行初步编织,以便后续操作。此步骤非常关键,因为它直接影响了最终织品的质量。调好的丝之后,便可开始制作经纬线,经线使用较少,而纬线则需要更多。
随着技术的进步,川蜀地区也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缫车设计,它们更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然而,这种方法并非无懈可击,有待进一步改进。而为了确保织出的产品色泽亮丽,无烟干燥的大柴火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在准备织造之前,还要通过一个名为「络笃」的装置来整理好待用之絲,并通过另一种装置将其牵引至大关车上。此时,如果出现断裂,只需轻轻拉动小绳即可解决问题。
最后,当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就可以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织造了。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转动都必须精确控制,以保证每一根纱线都按部就班地排列,从而形成高品质的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