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子说过,“常应常静”,这句话在我年轻的时候听起来像是远古的谚语,甚至有些不切实际。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我渐渐明白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记得我刚步入社会时,那种急功近利、追求眼前利益的心态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我总是觉得快一点、多一点才是成功的关键,而忽略了平和与耐心带来的成果。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选择:要么继续以往那种拼命工作,但可能会错失真正重要的事物;要么尝试用一种更为悠闲和专注的心态去生活,这样或许能够让我获得更长久、更有价值的结果。
那一刻,我决定尝试“常应常静”。开始时,这确实很难。我需要强迫自己放慢脚步,不再匆忙做事情,更不愿意跳槽换工作,只希望能找到那些让人感到满足而不是仅仅为了金钱或地位而努力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欣赏生活中的小事,比如清晨的一缕阳光,或是一杯好茶带来的宁静。
但是我也知道,要维持这种状态并非易事。周围的人都在催促我赶紧完成任务或者升职加薪,而内心的声音也经常提醒我不要太懒惰。但是每当这些声音出现时,我都会想起那个简单却又充满智慧的话:“常应常静”。
慢慢地,我的内心变得更加平和。我发现,当你停止不断追求更多,你就会开始享受现在所拥有的东西。你会意识到,即使速度减缓,也没有必要因此就感到焦虑,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旅程,每一步都是宝贵的经验。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不动手,不采取行动。如果你想要实现某个目标,那么还是需要付出努力。不过,是时候从忙碌变成有计划,有方向,有节奏地生活。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将精力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盲目冲进无数次会议或编写无数份报告。
“常应常静”并不意味着停滞不前,它意味着找到自己的节奏,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自己内心的声音。当你这样做,你会发现你的世界变得更加清晰,你对待问题的方式也变得更加明智。你不会再因为外界压力而改变自己的路线,因为你已经明白了哪些事情对你来说真正重要。
所以,如果有人问起我关于“老夫子”的看法,我会告诉他们:“他说的‘ 常应 常 静’并非是不作为,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觉悟——一种认识到,在这个快速变化的大环境中,我们应该保持自我的平衡与冷静,以便于看到真相,从而做出正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