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屋榴兆楼启动修缮展现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的传统民居建筑特点

我将文物的故事重新编织,让它们焕发生机;我将文脉的传承延续,让历史不至断裂。惠阳区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客家围屋榴兆楼的修缮工程已经拉开帷幕,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初步整体修缮。这座被世人所知的大营救地标,是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叶氏族人在清咸丰四年的客家围屋。围屋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482平方米,堂屋为三进,其墙壁绘满精美壁画,而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

该楼为四处角楼,其顶部镬耳山墙设计用于压顶挡风,使得围屋气势更加庄严。此外,由于其偏僻的地理位置,大约200多年里,这幢古宅鲜少有外来访客。然而,在81年前的那场大营救中,这座隐匿在山间的客家围屋却迎来了世人的关注。

1941年,当香港被日军占领,一些知名爱国文化人士和其他重要人物需要安全撤离到内地。在这次香港秘密大营救行动中,有数百名文化界人士、学者、艺术家等利用榴兆楼作为转移站,他们包括茅盾、胡风、张友渔等著名文化工作者,最终成功逃往内陆。

经历了这段历史后,榴兆楼再次陷入了沉睡状态。到了20世纪十年代,该建筑中的居民逐渐迁出,只剩下叶氏家族使用它作为祠堂直到2010年最后一户居民离开。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座传统砖木结构建筑逐渐受到日晒雨淋侵蚀。当地村民虽然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但这些临时措施并不能长久解决问题。

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成为广东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同年9月启动了前期勘察工作,以“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整体修复。这意味着,我们要保证不仅是保护这一珍贵遗产,还要让它活跃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实实在在感受历史氛围的地方。

“我住在这里近10多个春秋,我深爱这个地方,每当看到它慢慢走向破败,都心疼。”曾经童年的叶春城每天都去看望他的怀念之所,他希望能够早日看到这一片土地恢复往昔之辉煌。而负责项目的一位工程勘察设计项目相关负责人谢忠旗表示:“经过详细检查,我们知道需要更换损坏的瓦面和木材,以及修补那些出现的问题。”

目前施工正在顺利进行,并计划于今年底完成初步整体修缮工作。一旦完成,将确保这处珍贵遗产坚固无比,同时改善视觉效果,从而实现对文物保护与科学传承以及今后的有效活化利用。我始终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对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保护工作,让我们的过去“活起来”,让我们的人类精神“传下去”。此外,还有另一处省级文物碧滟楼也将加入到惠阳区今年内重建计划中,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守护过往荣耀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