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自家院子设计图片中的榴兆楼仿佛是一位年迈的长者静默地守护着客家围屋的秘密大营救历史现在它终于站起

摘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传承文化记忆的重要纽带。榴兆楼,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之一,迎来了修缮工程的启动,这一项目预计将在年底前完成初步整体修缮工作。这座被世人知晓的客家围屋,是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叶氏族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建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美壁画吸引了无数游人的目光。

榴兆楼不仅是一处文物,更是众多文化名人的隐秘之地。在1941年的香港大营救中,这里曾成为数百名文化人、爱国主义者和其他人员逃离战乱的重要节点,其中包括著名作家茅盾、胡风、张友渔等。此后,尽管经历了一段宁静时期,但随着居民外迁,此地再也没有人居住,只剩下家族祠堂。

然而,岁月匆匆,如同时间磨损一般,对这幢传统砖木结构古建筑造成了严重破败。当地村民虽有所维护,但无法根治问题。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列为广东省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同年9月启动前期勘察工作。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活化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并完成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以实现“修旧如旧”的原则。

施工现场负责人谢忠旗表示,他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围屋进行整体修缮,将替换损坏的瓦面和木质构件,以及对墙体进行维修,以保证文物真实性和完整性。此次工程进展顺利,预计能够在年底前初步完成整体修缮工作。

经过此次维护,不仅能保证文物本身坚固性,还能改善视觉效果,为未来的科学传承与活化利用奠定基础。惠阳区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与赓续历史文脉,无论是在资金筹措还是多方面加强保护与管理上,都展现出其对这一目标的坚定追求,让每一处珍贵遗产都能够“活起来”,并且让我们的文化记忆得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