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越边民互市,不仅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通过对中越边境彝族互市点的调查,我们发现,彝族边民在互市过程中不仅交易商品,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关系网络。这一网络不仅促进了双方文化交流,还增强了彝族边民对自己民族身份和国家归属感的认同。
关键词:中越边境;彝族;民族身份;国家认同
引言:
在历史长河中,中国与越南这两个大国一直保持着睦邻友好关系。自1991年以来,随着两国邦交正常化,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其中,中越边民互市是推动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云南、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山区的一些县份成为了重要的贸易区域,这些地区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其中以彗族为最为著名。
一、中越彝族边民互市点概述:
这些地方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富宁、麻栗坡、马关及河口等县,以及越南莱州省老街等地。这些建设既是人们交往的地方,也是物资流通通道。根据我们的调查,在这些地点共有55个交易点,其中包括7个广西那坡县接壤的地带31个文山壮族自治州接壤的地带17个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接壤的地带。此外还有5个那坡县与高平省相邻的地带4个富宁县田蓬镇村委会142个村寨与苗旺、新街等6社相邻的地带14 个麻栗坡天保口岸附近地带12 个马关各乡镇附近地带10 个金平各乡镇附近地带。
二、中越彷群间人的生活方式:
在这些地方,每个人每日购买商品金额限制于8000元内,无需征税或缴纳进口税。此外,他们还享受一般贸易出口退税政策,这极大减少了商品流通环节,从而降低生活成本提高生活水平,并促进了市场化改革,加强了当地居民之间的人际信任和国际合作环境。
三、研究意义:
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并记录下那些被遗忘但仍然存在于时代洪流中的古老文化元素,以保护并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提供一个了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当代学者提供关于跨界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实践经验。
四、中 越 彼此间的心灵纽扣:
从时间安排到语言使用,从习俗风情到商业活动,无处不是彼此心灵纽扣连接之处。在这里,你可以听到农历十二生肖所编织的情感故事,在这里,可以见证汉语西南官话文山及红河方言所传递的情谊。在这里,是一次穿梭时空之旅,是一次踏上寻找根源之路,一次心灵上的回归旅行。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人性,用不同的文字书写,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用不同的节奏演绎。
[1]李庆华. 中美洲拉丁美洲移民及其子女教育[J]. 教育论坛, 2003, (2): 148-149.
[2]何小明. 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女性就业现状分析[J]. 社会科学战线, 2015, (6): 12-15.
[3]张伟. 云南省阿坎土家族自治县教育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 长沙: 湖南大学, 2019.
[4]周志刚. 云南省德宏傣族自治州傣语教学法研究[D].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0.
[5]刘洋. 贵州省黔东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家妇女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中国妇女医学杂志, 2018, (33):98-100.
Ttn 彝족人网(Yi People Network)—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