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午楼故居古代平民住宅图中的历史见证一代侨商巨子心系故土反哺桑梓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将潮汕善堂文化传遍

郑午楼故居:一代侨商巨子留下的慈善根基

踏入东里寨,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一个古老而又生机勃勃的潮汕方寨。这里,是泰国华侨领郑午楼博士的故居,也是他童年和少年时光的见证。

新午楼故居外观庄严而典雅,门楣上镌刻着清末民初书法家朱汝珍的格言书法,落款处题有“岁次丁丑七月”字样。这座建筑不仅承载着家族历史,更是郑氏家族旅泰发迹后在家乡兴建的一座重要文化遗产。

进入内院,便会看到主座书斋,这里曾一度崩塌荒废,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村里出资进行了重修保护,使书斋初步恢复了原貌。1996年,郑午楼又出资对书斋进行装饰,使其重现了昔日光彩。

两侧有两座相向对称的宅第,每个宅第都有一座四点金和一座后库,以德立宅,“保真”“涵养”润家风。窗框门楣上开成窗户,与房间中的后窗形成对流,不仅美观,而且起到了通风采光的作用。

这是一位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将潮汕善堂文化传遍东南亚的人物。在这个充满历史与文化气息的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郑午楼的心系故土,他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爱心与智慧传递给更多人。

这片土地见证了一代侨商巨子的奋斗与贡献,也见证了他对于祖国家乡的情深义重。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为中泰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在侨居国还是祖国家,他都公而忘私,用毕生的精力为社会慈善事业奉献。

这里还有另一个故事,那就是他的父亲郑子彬,一位爱国爱乡、早期拥护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之士。他参与创建了泰国中华总商会和潮州会馆,在抗战期间还组织捐资购粮赈济家乡同胞,最终因病逝世前叮嘱儿子要继承他的遗志发扬慈善事业。

正如父亲所愿,郑午楼没有辜负他的信任。他不但树立起自己的事业,还以父亲名义设立“郑子彬慈善基金会”,用于奖学及慈善救助;他还倡议成立泰国公益金委员会,并连任一、二届主席。在他的带领下,半个多世纪以来,报德善堂赈灾恤难、救人无数,被誉为最大的慈善机构之一。

此外,他还倡议并主持将华侨学院扩办为综合大学“华侨崇圣大学”,并以自身影响力募集到建校义款近十亿铢。这一切,都展示了一代侨商巨子的博大胸怀,以及他对教育和社会发展贡献的一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