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传承文化遗产的光彩。榴兆楼,作为香港秘密大营救的重要接转站之一,该客家围屋现已启动修缮工程,预计年底将完成初步整体修复工作。这座由叶氏族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建造的古老围屋,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世人所知晓。
榴兆楼坐落于惠阳区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内,其堂屋为三进,墙壁上绘有精美壁画,而封檐板上的雕刻则栩栩如生。该建筑以其四个角楼和镬耳山墙而著称,它不仅是当地居民生活的地方,也是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记忆的地方。
自从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以来,这里成为了众多爱国文化人的秘密转移站之一。在那次香港秘密大营救中,有数百名知名文化人士通过这里成功撤离到内地,其中包括茅盾、胡风、张友渔等著名文化人物。此后,榴兆楼再也没有成为人们聚集之地,只是偶尔有人来此探访,最终在2010年最后一户居民迁出后,这座曾经充满生命力的围屋陷入了长期的废弃状态。
经过200多年的风雨侵蚀,此处传统砖木结构建筑已经面临着严重破败。当地村民虽然进行过简单的维修,但这些措施只能暂时遏制问题,并不能根治病根。直到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才被正式列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这标志着这段历史将得到更全面的保护与研究。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利用好本地区红色资源,加快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修缮工程,以实现“修旧如旧”的原则,即在保持原貌基础上进行修复,以保证文物真实性、完整性,同时提升观赏价值,为今后的活化利用打下坚实基础。
施工负责人谢忠旗表示,他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对损坏部分进行全面替换,并且尽量恢复原有的面貌。他强调,将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对待这份珍贵财富,让它能够重新焕发活力,不仅保留了过去,还能展现出新的魅力。
至此,惠阳区继续加强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使得更多的人们可以了解并尊敬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让这些历史见证者能够“活起来”,使我们的文脉得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