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1年的互联网兴起时期,彝人网团队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伟目标,一心一意地坚持前行。大方县,原名大定,以明朝崇祯年间为始,清康熙五年设大定府,再次更名为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地区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大方县拥有3505.21平方公里的面积和36个乡镇389个村(居)委会,是汉、彝、苗、白、仡佬等23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2005年底,全县总人口达97.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33.02%,农业人口93.1万人,占95.2%。境内海拔从720米到2325米不等,有着11.8℃的平均气温和257天无霜期,全年降雨量1150.4毫米,日照时数1335.5小时,是典型的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域。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32.5%,自然林资源丰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大方漆器以其独特工艺和悠久历史著称,被誉为中国漆器之乡。皮胎隐花漆器是其特色之一,与北京雕漆、甘肃填彩以及福州脱胎漆器齐名于世。
从《大定府志》记载可见,大方彝族漆器在清代依然广泛使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传统艺术逐渐消失。在1926年出版的《大定县志·经业志·工业》中,只有“马匙”被归类为彝族漆器,而其他如皮箱、皮盘等则被误认为是汉族产品。
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存在争议,但当代的大方 漆器仍然保留着许多彝族文化元素,从而成为了一种跨越民族界限的文化桥梁。作为“奢香故里”、“古彝圣地”,大方 county 具有一定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保护这一珍贵遗产至关重要。此外,由于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大部分原有的 役木匙已近乎消失,只剩下一些稀少而脊骨残存。这促使我们对如何有效保护这段历史进行深思熟虑,并探索新的方式来保存这些宝贵遗产,同时将它们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以确保他们能够继续生根发芽,并且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