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古韵探秘川南客家堡寨屏山县龙氏庄园的历史之冠

探秘川南客家堡寨:屏山县龙氏庄园的历史传奇

在蜀地深处,屏山县大乘镇岩门村有一处名为骑龙埂的小地方。这里山势险要,近处峰峦高耸,远山含黛,重重叠叠铺张开去。一条柏油山路从坡底盘旋绕过,连接岩门到大乘镇。这片土地上,有一座被称为龙氏庄园的客家堡寨,它坐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至道路背后,与骑龙埂紧邻。

这座庄园由外部的寨墙和内部庭院组成,其主人姓龙,因而人们习惯称之为“龙氏庄园”。它占地5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以三进分明的地面落差近8米、共有房舍53间而著称。其寨墙由条石修成基础,上有夯土垛墙和枪眼,使得整个宅院显得坚固如城垣。

穿过寨门,便进入了宅院。在正面的八字朝门两侧,有一人多高的深浮雕石刻图,是一幅栩栩如生的生活场景。厢房封火墙采用岭南风格,而最后一进房屋则是徽派马头墙造型,将岭南与北方建筑巧妙结合。

空间设计上,从进大门开始,每个房屋逐级升高,天井、门厅庭院依地势大小不一展现出丰富空间序列。第二进天井中央设有过廊,将天井划分为两个更小巧的天井,为灵活空间变化提供更多可能性。

堂屋供奉着 龙氏先祖,是整体建筑重点之一。在采石场打好石头并搬运回来,这项工程浩大且耗时长年。此外,在厅中曾挂有火焰纹木匾,上书“皇恩”字样,但今已遗失。

关于建造年代,有几种说法,其中《屏山县志》记载清同治二年(1863)建此山庄;宜宾市政府文物简介则指清同治年间;也有说法指康熙年间入川。但据《光绪版龍氏族谱》,最早可能是在嘉庆二十二年到道光四年之间(1817-1824)期间,由于考古证据不足,还需进一步验证。

乱世出英才,这里的人们通过智慧和勤劳,不断扩建自己的居所,最终形成了一座具有浓厚川南客家特色的大宅院。不论是源自广东梅州五华县的移民家族还是后来在这里建立起自己的生计,都留下了他们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精神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