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土楼中国最特别的中式四合院别墅设计

在福建西南部的迷雾缭绕山谷中,一种独特的建筑物屹立,它由泥土层层堆砌而成,形状庞大、结构坚固,被称为土楼。▲福盛楼从空中俯瞰,其位于龙岩市永定区陈东乡岩太村,直径达到77.42米,是目前已知最大的一座内通廊式圆形土楼。

土楼并非只限于人们熟知的圆形,它可以是方形或其他几何图案。它们散布在梯田旁、溪水边,甚至连贯整个山谷,形成了一条长达十余千米的土楼长城。▲初溪土楼群展示了这一地区独特的地貌风光。

那些目睹过土楼的人们都对其赞不绝口。日本建筑学家茂木计一郎曾说:“它就像在地面上盛开的大型蘑菇,又像是黑色的飞碟从天而降,这真是令人难以置信。”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将其誉为“中国最特别的民居”。▲南溪土楼群展现了这座古老村庄独有的美丽风貌。

然而,对于外界来说,对这种奇特建筑形式了解时间非常短暂。在1950年代之前,大多数人不知道这其实是福建西部永定县客家人的居所,因此得名“客家土楼”。到了1980年代,当人们发现漳州也有类似的结构,不仅限于客家人,还有许多闽南人也住在这些房子里,所以又被称为“福建土楼”。后来研究表明,这些 土屋并不仅限于福建,还存在广东梅州和潮州,也高达2812座。这些建筑遍布闽西南和粤东北山地,并且新发现仍在不断增加。

聪明才智之士,如福佬人和客家人,他们发明了这种建筑,但要建设如此规模巨大的数量众多的房屋还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在清代时期,由于烟草种植业蓬勃发展,使得他们积累起大量财富,“生齿日繁,产烟也渐多”,这些巨额资金转换成了“房地产投资”,使得这些房屋能够得到完善,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样式百变、类型繁复的大型住宅群落。

此外,不同的地方还有不同的设计,比如二宜樓、福裕樓、高達五層的裕昌樓,以及畲族風格等,每一处都展現出獨具匠心的手工艺品般精细与壮观。 ▲Q萌翠林樓,小小卻又精致;厥宁樓虽经历洪灾火患却依然挺立;奎聚樓與振成樓相互呼应,而田螺坑則被稱為「四菜一汤」;横甲则呈现出马蹄形包裹着内部空间。而且大小各异,从直径13-14米的小型到更宽敞无比的大型,再到内部嵌入小屋或附加耳房,都能找到自己的特色。此外,有些甚至构成了「四菜一汤」,既独立又集体防卫,即使失去了社会基础,只留下那坚固夯土地墙见证着往昔血雨腥风的情景。